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与电影联姻不能空有热情

(2010-11-25 10:06:19)
标签:

王锦

王小坏

旅游

电影

评论

杂谈

分类: 良心良知
半个世纪前,国人在无意间发现了电影对于城市旅游推动的价值,这一发现有如重大发明一般让很多城市管理者为之兴奋不已。1960年的一部《刘三姐》捧红了桂林,自此“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名享誉天下,之后的《阿诗玛》、《五朵金花》、《庐山恋》等影片的成功也在继续证明上述发明的意义。当然,这在当时上述影片并未像当下那样刻意去服务旅游,有偶然天成的意外收获。

   改革开发以来,尤其进入新世纪来,电影与城市的恋情就正式谈了起来。谢晋的《芙蓉镇》成就了湘西,张艺谋(在线看影视作品)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也让山西乔家大院变得闻名,《十面埋伏》也让其外景地蜀南竹海变得人流如织……

   再来看看更近一些的案例,《千里走单骑》为丽江的旅游保持了更多的热度;冯小刚《非诚勿扰》一举捧红了杭州西溪湿地;陈凯歌新片《赵氏孤儿》与山西阳泉合作,当地藏山风景区将建一座名为“赵氏孤儿影宫”的电影院,还将打造“赵氏孤儿藏山忠义文化旅游年”,相在影片上映后,对当地旅游业的推动效果也很明显。同样,随着《非诚勿扰2》的上映,凭借冯氏贺岁片的招牌,三亚的旅游效果同样可以预见。

   这一起看起来都很美。但是,我们需要留意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十年以来,这些对当地旅游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的电影,几乎出自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三大导演之手。在媒体的报道里,大多将目光集中在这些成功“联姻”的案例上。也正是过多将目光集中在上述成功的案例上,更多的一些地方政府也跃跃欲试。新《庐山恋》出炉了,上映没多久旋即草草收场;《好雨时节》上映了,仅收获了两百万不到的票房。还有一些同样为旅游和电影联姻的电影,甚至连进入院线放映的机会都未获得,但这些却鲜有人去留意。

   在目前城市营销自己的手段越发贫乏的当下,每年增长30%-50%的电影媒介极其较为高端受众未尝不是一个较好选择,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巨大风险,有关决策者切记不要一窝蜂上马,更不要一拍脑门就跟进,否则结果一定是得不偿失。

   当旅游爱上电影的时候,同样会像凡夫俗子的恋情那样,有热恋到开花结果的,亦有恋完无疾而终的。那么现在需要解决思考如下问题,一是如何平衡艺术创作与城市营销?二是找到资深城市与其他城市性格之间的异同?三是如何在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三大导演之外找到更物超所值的合作者?四是在决定与电影联姻的时候,城市本身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是否能够承载多少游客?

   当然,我坚信影视作品对于游客的旅行起着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城市制电影也将会成为城市营销的一个重要和推动手段,但如何取得成功,这需要更多电影人和城市决策者的智慧和磨合。这个过程本身并不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记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