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毕加索一起作画

(2006-08-13 22:19:45)
分类: 柔软音乐
和毕加索一起作画
 
加林加林噻,考迪加林噻!
加林加林噻,考迪加林噻!
……
    还能怎样?紧跟着这热情奔放的跳歌走进佤族山寨深处——我们来到了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黑头发、黑皮肤、黑眼睛的阿佤人相信一个传说:我是从葫芦里跳出的。原古的祖先在山上留下了我们的印迹:红色的“帕曲姆”(有画的崖)。
    传说中,三千多年以前,整个佤族山寨被洪水淹没了。因为害怕人类就此灭迹,上帝急忙派出神仙艾龙来到凡间处理洪灾(“龙”在佤语里的意思是“黑”)。在经过九天九夜的奋斗后,水一天比一天天少了,人们在欢呼的同时去却发现了:洪水把一切可以利用、可能进食的东西全都冲走了。于是,人们分散到十多个山顶上的石崖下,他们在那里遮风避雨,并在那里安家。吃着草根和树皮,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艾龙看到洪水已退去,就准备离去,当他骑着白马走到现在的勐来崖画山时,他兴奋地把白马栓在一棵树上,然后卸下马鞍放在地上。他的马鞍把崖画山压得像马鞍一样,于是人们就称崖画山为马鞍山。艾龙看到人们坦然地面对困难和乐观向上,非常感动,于是划破了自己的右手食指,用自己的鲜血在崖壁上作画,就成了今天的沧源崖画。
    沧源崖画的画面内容极为丰富和全面,共有各种图形1063个,其中人物785个;此外,还有树木、舟船、崖洞、太阳、手印等,充分展示了佤族先民的生活生活及社会场景。在作完画之后,艾龙就骑着白马离去,在来到澜沧江和怒江的交接处时,他就消失了。从那时起,崖画就被认为是仙人显灵,每逢过年过节,当地佤族、傣族人民都要前去祭拜。几千年过去了,这样的风俗习惯依然延续至今。
    在位于沧源县县城东北15公里的勐来景区里,有著名的崖画1号点、2号点和5号点。1号点距离勐来乡政府约3公里,下车后走650米的仿古阶后即可到达。在仿古台阶沿线上有2座凉亭供游人休息,路边有一个天然的山泉,供游人洗洗一身的风尘。
    1号点的崖画长约30米,宽2米,画面上部较清晰的人物有15个,手持盾牌或圆球。头部和臂上有饰物,动作基本一致,可能是在为祭祀跳着集体的舞蹈;其下为一群猴,形象逼真,上山的猴尾巴下拖,下山的猴尾巴上翘;中部有3牛3人,其中1人骑牛、2人牵牛,为放牧图;下部为狩猎图,人用弩箭射杀牛、象和豹子,其右有两个大肚人形,表示女性。
    崖画2号点则位于勐来乡西来村东北500米的公路旁,画面有图像100多个。在勐省镇满坎办事处南约5.2公里的让索山崖上,是崖画5号点,其上有全部崖画点中惟一的一只手印,可能是绘画者自己所留,就在它附近还有一小洞穴,洞中有绘画颜料赤铁矿,这对崖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整个崖画的作画工具极为简单,细部图像和线条是用竹签、树枝、羽毛之类画成,较大部位的重染则直接用手指平涂。可以看出,作者的手法简洁,作风粗犷奔放,人和动物只具大轮廊,其动态全靠四肢的屈伸来表现,更显得生动逼真。这样画风,不能不让我们想起火红的毕加索,我想他应该来过这里,而你、以及我,我们大家也应该来过这里!
TIPS:
1、不要抢吃鸡头,鸡头是老人们享用的,若硬来吃了,以后在做事时容易受伤,生病或遇难;
2、长辈们还没有喝酒,晚辈不能喝,喝了,老天爷看不惯,干活时会让你受伤;
3、敬酒要敬两次,不能只敬一次,若只敬一次,人家都会怪你。佤族人说,敬两次是用双脚走路,敬一次是用单脚走路。而单脚走路的是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