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文化之《古代名人与葡萄酒》

刘禹锡与葡萄酒
与白居易同年出生的刘禹锡喜欢喝酒,他对葡萄和葡萄酒的认识就比同时期的其他官员和诗人们来得深刻。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
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
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
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
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技尝。
太原的李侍中遣人送来马乳葡萄,朋友们聚在一起品尝分享。这葡萄是又香又甜,大家不住地停杯称赞:要是拿这葡萄酝酿成美酒,一定会比名酒五云浆更好喝。待到赴宴的最后一位客人到来时,葡萄已经一串也不剩了,以致于早到的客人都觉得难为情。
刘禹锡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2年。唐太宗贞观13年(640年)破高昌获马乳葡萄,到刘禹锡写这首诗时,过去一百多年、不到二百年的时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引种的葡萄在太原生长得很好。从以上这首诗中,不难想象,当时的葡萄哪怕是按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上好的葡萄,以致于这些高官与名士、没等客人到齐就己将葡萄吃完了。
刘禹锡除了品尝朋友送来的葡萄外,还自己种葡萄,并用所种的葡萄自己动手酿制葡萄酒。他在《葡萄歌》(一作《蒲桃歌》)中写道: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 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此诗记述作者将生在野外的葡萄移栽到庭院台阶下,生长得一天比一天旺盛。葡萄长藤分枝很多,盘曲伏卧,有的枝条还伸向庭中的树枝,好像要寄托在上面。于是就搭设长架让它攀缘,碧绿的叶子在窗前披散。用米泔水来浇灌根部,还要疏松土壤让它输送营养。很快的就开出许多花,结出累累像珠玑一样的果实。葡萄长得像带着轻霜的马乳,在旭日照耀下像是龙鳞一般闪烁光亮。从山西来的客人看了也瞠目结舌。说是用这样的葡萄酿成美酒。送上一斗给当权者就可捞个凉州刺史的官职来当当。前面16句描写移栽葡萄的整个过程,从移栽、搭架、浇灌、管理到收获后的用处以及葡萄生长的各阶段的情况,都写得很生动具体。后一句是借用汉代的典故,孟佗送了一斛葡萄酒给张让,就捞了一个凉州刺史的官职。
“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是一个典故。是说东汉灵帝时陕西扶风县有人名孟佗,给宠臣宦官张让进献一斛(20升左右)葡萄酒,竟然换得“凉州刺史”一职,难怪刘禹锡在他的《葡萄歌》的结尾,要不无挖苦地说:“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这位张让先生,可谓是现代卖官鬻爵的贪官污吏的老前辈,不过,20升约40瓶,以区区40瓶葡萄酒,今日以之“公关”尚可,“攻官”分量则远远不足了。
中国葡萄酒文化之《古代名人与葡萄酒》文章连载
元好问与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与葡萄酒
苏东坡与葡萄酒
刘禹锡与葡萄酒
韩愈、白居易与葡萄酒
李白与葡萄酒
王绩与葡萄酒
李欣《古从军行》
唐皇的葡萄酒逸事
庚信与葡萄酒
陆机的《饮酒乐》
曹丕与葡萄酒
葡萄酒是中国“土酒”
葡萄酒的起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