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读者杂志上又看到了关于心态的一篇短文,说的是一艘去英国的轮渡遇到暴风雨,船上的人都惊慌失措,唯有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的在祷告,神情显得十分安详。暴风雨过后问为什么当时一点都不害怕,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戴安娜去了天堂,二女儿玛丽亚就住在英国。刚才风浪大做的时候,我就向上帝祷告:如果接我去天堂,我就去看我的戴安娜;如果留我在船上,我就去看我的玛丽亚。不管去哪儿,我都可以和心爱的女儿在一起,我怎么会害怕呢?
一个父亲和一个老太太的行为虽然表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却揭示一个同样的道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种好的心态会帮助你找到理性的发展方向。古人总是在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是在说心态。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而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世情怀,实在是非常人所能及。这比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常念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满腹学问而愤愤不平(与现在的愤青如出一辙),易于不得志的心态来比,可就豁达、高明得多了。
搞营销搞管理讲心态早就是老掉了牙的观点,是每一个老师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但是我们学生偏偏在工作中忘记了,成功与失败,得到与失去,正确与错误,你的和我的,等等状态下,均失了常态。上下级之间的埋怨,同事之间的妒嫉,老板与工人之间的敌对,都是失态惹的祸。
如果那个当兵的年轻人没有聆听父亲的教诲,那么最后怎么死的都不明白;如果
酒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