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督导(一)
(2025-05-16 23:08:28)
4月23日下午4点左右,当我们学校主要行政和来自我市其他六个区的小学管理专家、教育局领导、政府领导在学校电子大屏前合影结束,宣告着准备了将近两个月的义务教育督导评估顺利结束。我们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学期开学后,从文件中看到这学期我们学校和阳澄湖小学将接受区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尽管不断看到周边学校接受督导评估的信息后,总觉得我们也快轮到了,但是没正式看到文件,总觉得离我们还很远。如今虽然还没有具体的通知,但已经列入学期计划了,不得不增加紧迫感了。
说实话,对于这样的督导,我还是很紧张的。因为我曾经经历过两次督导,这是第三次,我深知督导准备的艰辛。
第一次接受督导,我还在老学校,那时候自己还是中层副职,还很年轻,对于督导其实是没有什么概念的,领导要求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记得当时校长叫我写主报告,我真的一丁点也不知道怎么写,凭着感觉写了一些,后来领导觉得还不够好,指导后又重新写了,勉强过关了。那时候我也负责很多方面的材料整理,但具体做了些什么,我都忘了。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时我还被抽到听课了,还得了节优课。
那时候不是主要领导,除了做事,其实是没设么特别大的压力的。但这样的督导要做很多很多准备,任务都很艰辛,这个印象是根深蒂固的。
2015年,我到现在的学校第二年,我们学校又轮到督导。记得当时的分管局长是这么说的:督导照理说不督新校长,但是毛校长刚到这所底子非常薄弱的学校,迫切需要有经验的领导专家给予指引,所以特意安排了督导,也请专家领导多给予毛校长帮助。我自然感谢领导的关心,但是要接受两天全方位的督导,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记得之前一次督导,我们做了很多很多材料,有的材料是从档案中拿出来的,不同的文件夹中都要用到,于是不断地复印,感觉浪费很大。那时候新做校长,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我跟当时负责督导的孙主任说:有些需要用到档案材料的我们能否做索引,我保证,如果督导专家要看材料,根据我们的索引能很快就能从档案中找到。这样既真实,又节约。特别感谢我们的孙主任,他竟然同意了我的想法。而这绝对是开启了督导的新的做法。据了解,那学期同时与我们一起接受督导的学校是做材料的,之后同样接受督导的学校也做材料的,敢于和我们一样不补任何一张材料、又没有整整齐齐按照督导目录做整本材料的应该是绝无仅有的。我也跟行政说,既然缪局说是为了指引我们而来督导,那我们就应该呈现完全真实的面貌,我们有的材料拿出来接受检查,如果专家认为做得对,那我们继续坚持,如果专家认为不对,那我们调整。至于没有的材料,专家给予指引,以后我们进一步建章立制,不断完善,这样才能达到督导的真正目的。如果因为要督导而准备一些不实的材料,那我们的问题就无法暴露,专家也无法进一步指点,那我们的学校就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当然我也跟我们的行政说,材料我们可以简化,但是课堂教学不能马虎,我们要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因为现场是要听很多课的,而且那时候的听课真的是现场圈的,我们全员准备,专家们随机圈课。
说实话,那时候的我们确实没有太多可以呈现的亮点,但由于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当时的优课率还是很高的,也得到了督导专家们的好评。督导的时候社团展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那时候我们拿得出手的社团真的很少,其中魔方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尽管那时候也刚启动,但是毕竟已经举办过第一届魔方大赛,又是很新颖的社团,孩子们当时玩转魔方也是兴趣盎然,所以也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好评。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候我们的魔方真的就是起步,什么成绩也没有,不过正是有了那时候的启动,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魔方才能够成果斐然。
在老学校的时候接受督导,我不是主要领导,但也深知准备的艰辛。到望亭后,又一次经历督导评估,身为主要负责人的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准备工作的艰辛。脑海中一直有个比较直观的比喻,督导一次,感觉就像被剥了一层皮。但那时候的督导专家都是本区的资深校长或者局领导,其实都是自家人,相对讲起来要求也不会特别苛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督导开始用第三方了,所请专家要么是特级教师,要么是正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应该算是最低级得了。最主要的是这些专家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区优秀学校的校领导,他们的管理都是区内最强的。他们是真正的内行,学校的好坏要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也曾被邀请到姑苏区和高新区做过多次督导专家,深知这样的督导比以前的督导更全面、更专业,学校要承受的压力要大很多。看到周边学校被督导,我一直祈求不要轮到我们,我甚至和督导室领导半真半玩笑地说过,我已经经历过一次督导评估了,等所有校长都经历过这样的督导后再轮我们吧!其实我打心眼里还是怕接受这样的督导,我想,现在的校长更新得比较快,我这样的老校长也许可以避开再接受一次督导。
但是你越怕什么,事情越会找到你,这学期真的逃不脱了,我们必须接受督导了。
前一篇:十年再相遇,缘分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