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成长:两代师者灯火相传的成长密码
(2025-04-04 23:05:35)周五傍晚,我有事正好在儿子家中,儿媳妇小陆下班回到家中,满脸的疲惫,直呼“累死了!累死了!”因为周三周四两天是儿媳妇参加美术教师基本功决赛的日子。加上周三轮到儿媳妇食堂验菜,六点多就要到学校。周四儿媳妇又是学校值日,7点20分就要到校门口站岗,直到孩子们全部进校门。好在这次决赛正好在儿媳妇自己学校举行,所以值日结束马上到基本功竞赛现场。这次基本功竞赛是封闭竞赛,用儿媳妇的话说是收掉手机关起来进行比赛。这种基本功竞赛要比很多项内容,所以要进行两天,确实很考验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儿媳妇说,比赛这几天,她为了备战,才睡了几个小时。我明白她的不易,小孙子刚上小班,平时特别黏妈妈,她要备赛,一定是等小孙子睡了之后才能静下心来。比赛的时候紧张加上时间长,又睡得少,累是肯定的。
儿媳妇是2016年工作的,今年已经跨入第九个年头了。照理说应该有过一些参赛经历了,但是她却是第一次参赛。因为她所在的学校美术教师比较多,前几次参加都轮不到她,后来有机会了,她又产假了,产假回校,她又去外校交流了。去年九月,她回到学校,就被安排全区参加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儿媳妇是很认真的,经过艰苦的比赛,她初赛获得一等奖,于是才有机会参加周三周四的决赛。
看着她那么累,我心疼地说:“终于熬过去了,接下去可以稍微轻松点了!”“哪有啊,马上参加评课选优了!”这个评课选优是两年进行一次的,主要就是课堂教学,也是先进行初赛,再进行决赛,儿媳妇初赛又通过了,所以还要进行最后的比拼。“现在什么都要你去参加,真的辛苦了!”“还不止呢!今天劳动教研员又发了通知,说下周五进行劳动基本功决赛了!”儿媳妇显得很无奈地说。“哈哈,这两年你成比赛专业户了!不错!不错!优秀的人才能有那么多机会啊!”心疼的同时,我也很自豪,这个劳动教师基本功竞赛是上学期开启的。现在的学校专职劳动教师不是很多,区里组织这样一个比赛,学校又不想放弃,于是就推荐儿媳妇参加。儿媳妇是美术专职教师,对于劳动课程是非常陌生的。一接到通知,她非常焦虑,但是也没办法拒绝,所以主动对接区内劳动专业的优秀教师进行请教。初赛的时候,她还是很成功地完成了各项比赛,获得一等奖后顺利进入了决赛,也就是下周五要进行的比赛。
家中有上小班的儿子黏着,上班又有很多的课务要完成,还有学校的一些事务性工作要参与,最近接连要参加那么多的决赛,对于儿媳妇来说,压力确实很大。但是她也将压力化成了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都顺利进入了决赛,真的很为我的儿媳妇骄傲。
看着在一旁蹦跳不停的小孙子,我笑着说:“宝宝,妈妈这几天为了比赛,睡得很少,太累了,你别烦着妈妈,多让爸爸陪着你玩哦!”
哪知道儿子也振振有词地说:“我也累啊,前天晚上一夜没睡呢!”我一惊,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问原因。原来周三也是儿子参加科学评课选优的日子。比赛前一天他也在备战,可能是之前准备不充分的原因,不知不觉,一个晚上就过去了。科学评课选优半天结束,那天正好是儿子学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校长有点不放心,所以要求儿子比赛结束马上赶到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场。儿子说,自己睡得少,赛完还要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累得没话说,到第二天还没缓过来呢!我笑着说:“你和小陆不一样,小陆是真认真,确实很累,你是平时偷懒,临时报佛脚,不值得同情!”儿子撇撇嘴,但又颇有几分得意地说:“我不也进了决赛嘛!”他还说:“进入决赛后我去汇报校长,校长说你当然要进决赛喽!”我说:“怎么样,不能偷懒吧,校长可对你寄予厚望,这次侥幸通过初赛,好好准备决赛吧!”儿子做了个鬼脸,不再说话。
对于儿子,我一直觉得他认真程度是不够的,肯定没有儿媳妇那样用心。但是在学科比赛上,这已经是儿子的第四次了。第一次是儿子结婚那年,儿子参加的信息技术评课选优,并不是自己的主要专业课。婚假第三天下午,信息技术比赛课题公布,第二天就要比赛。三点多儿子赶到学校去备课,那天我正好在儿子学校开会。开完会我不放心第一次参赛的儿子,所以到他办公室去看望他。当时有专业老师在帮他指导,但毕竟时间很紧,又到了下班的时间,所以更多地要靠儿子自己去研究。天黑了,儿子回家了,我还是不放心,所以回到自己的家后又赶回了儿子家,尽管学科不同,但是我想多少能给儿子一点指导。那天晚上儿子备战到了凌晨,我也陪着他,后来他实在累了,就休息了。第二天他参加比赛,非常幸运地是他进入了一等奖行列。这是儿子的第一次学科赛课经历。
后来儿子又参加了科学和信息技术整合课,又得了个一等奖。去年,科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他又被推荐参加。先是笔试,完全非专业的他竟然通过了,后来的课堂教学他也过得去,但是在做实验的时候,儿子说他真的一点也不懂。这我也理解,没学过专业实验的人确实是很难在这么专业的实验中过关的,最后儿子落败。至今我们还会说起这次比赛,所以在科学实验这一关,儿子一直是不自信的,加上儿子又不是那种特别认真的人,所以他在这方面的进步肯定是不大的。这次评课选优,我以为儿子不会参加了,但是他又被推荐参加了。所以才会有临时抱佛脚一夜未睡的事情。
儿子儿媳工作都进入第九个年头,他们前前后后有那么多参赛机会,虽然很辛苦,但是还是很值得的。一名教师要想成长,学科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我是1990年参加工作的,一开始就被分配到了最偏远的村小工作。我自认为是个非常认真的人,所以在自己乡镇范围内也是小有名气。但是那时候比赛本来就很少,加上学校又很多,所以处在乡村的我很少有机会参加县里的比赛,但有一次我参加县里的说课比赛,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那时候根本没有人给我辅导,接到通知后我就来到了当时的木渎进修学校比赛。课题一公布,是我教过的《詹天佑》。我很高兴,这篇课文我上过公开课,所有的内容都熟记在心。所以40分钟准备时间,我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张纸,到评委面前说课的时候,我又是激情满满。自认为感觉不错,哪知道当时的教研员顾关成老师说:“这位老师说课很有激情,但是根本不懂什么叫说课。”我像被当头一棒,完全懵了。后来才知道,我说的是教学过程,而说课是有一定的模式的。但是处在乡村学校的我,从来不知道说课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有一个学科整合竞赛,我在区里出线后参加了市级比赛,新生事物,不怎么懂,最后获得了二等奖。这以后我就再也没参加过任何县级以上的学科比赛。后来相应比赛多了一些,但是我已经走上了分管学科的领导,不停地指导老师们参赛,忽略了自己的参赛。直到后来新的语文教研员来到我区,知道我不是市级学科带头人很是诧异,问及原因,我说我没参加过赛课,于是教研员安排我参加了一次市级语文赛课。那时候是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工作量很大,参赛压力很大,但是我们的教研员特别关心,非常认真地指导,虽然最后也只得了个二等奖,但是那次赛课的含金量很高,我也收获了很多。有了那次赛课后我顺利评上了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后来只要有公开课,我总是抢着上,因为我不想因为忙碌而把自己喜欢的语文专业丢掉。去年,我成功获评正高,这跟我一直没放弃学科教学是密切相关的。
作为一名教师,成长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科成长是自己最主要的生存本领。工作已经35年的我最初的时候没遇到很好的学科成长机会,所以工作20多年后还要参加学科比赛,儿子儿媳有这么好的机会参加学科比赛,我觉得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我想,教育本来就是一场接力赛,而在我家,学科成长就是教育灯火代代相传的成长秘密。
后一篇:读《流光知味》,悟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