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欢,让我们温暖绽放

(2024-05-04 09:37:58)

“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舟过望亭》中的诗句。望亭,曾隶属于常州府无锡县。如今,望亭镇区的望虞河对面就是无锡。从地域来看,我们望亭确实相对偏远。
11年前,我来到望亭中心小学,深感师生的淳朴,但乡村学校的围墙不仅围住了师生的身躯,也框住了大家的思想。乡村学校这份“僻壤”之下衍生出来的倦怠与自卑不容忽视。作为学校的引路人,我明白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清楚地记得,到望亭后的前三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各方面稍有起色。2017年,我 “让我们温暖绽放”成为了我们的文化愿景。
我们期望师生通过寻找自身的价值与方向,逐渐绽放成自信的自己;而“温暖”无疑就是实现师生自我绽放的途径,也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和策略,实现师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成长与自我绽放。在这样的目标驱动下,我们启动了 “温暖”行动——“我喜欢你”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我喜欢你”这一行动,发现每一个人身上蕴含着的美丽与美好,唤醒每一个人潜在的向上与向善的渴望,激发出师生们朝向成长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个生命实现温暖绽放。
我们的“我喜欢你”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
教师篇第一个活动是“我喜欢你,老师”,每学年上学期周一集体晨会,由五年级学生代表在2000多名师生面前深情讲述师生间发生的真实故事,大声表达对老师的喜欢。
“你是人间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微风徐徐,小草轻晃,
拂过发梢,掠过嘴角;
笑容依旧,真美好!
……”
这是2017年4月1日集体晨会上一女孩借用林徽因经典诗作《你是人间四月天》作为开头,表达了对班主任徐敏老师的喜爱。我们的集体晨会,全校2000多名师生都会在场,当时我们都倾听到了“我喜欢你,老师”叙事晨会上发生的这个最真实,最动人的故事。不光是徐敏,我们的心都被温暖到融化了。
第二个是“我喜欢你,同事”,每学期,由各部门精心筛选、推荐一个先进团队、一个优秀个人的师德故事,在全体教师休业式大会上深情讲述。有一年,我们的休业式“我喜欢你,同事”演讲邀请了家委会成员参加。当我们在讲述磨课团队放弃休息时间全心全意帮助年轻老师备赛故事的时候,有一位女家长当场抹泪,过后跟我们说:“”你们老师太不容易了,你们的故事太感人了。”是的,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的老师谁不喜欢呢!
学生篇第一个活动是“我喜欢你,孩子”,每学年下学期周一集体晨会,我们二年级的老师动情讲述与班里孩子的真实故事,并大声表达对孩子的喜欢。一个个细节,被老师动情传递,一声声喜欢被老师大声表达,此时的价值已经不再是表面的感动,更多的应该是对在场孩子积极行为的有效激发。教育就在这样的美好中发生。

第二个活动“我喜欢你,同学”是在班级同学之间开展,班会课,三个星期为一个周期,确定喜欢对象、撰写喜欢故事、概括喜欢理由、表达喜欢情感、收藏喜欢记忆,每个学生都有被同学喜欢的经历,身上的闪光点都会被充分挖掘,这已经成为毕业班孩子生命成长中永难忘怀的美好记忆。

多年来,我们的“ 我喜欢你”活动坚持以故事为元素。首先,故事是唯一的,它的私有性决定了它的生命力。我们强调要挖掘真实故事,用具体的故事细节来表达师生品质的独特性,换句话说故事的细节越丰富,与其他故事重叠的可能性越小,当故事细致到只属于某一位师生时,它的力量就可以变得空前的强大,它的生命力和教育也会达到顶峰。发现了专属于某位师生的故事就相当于为其定制了专属的教育。
其次,故事是温暖的。传统德育最失败的一点就是无法打动被教育者,高高在上的灌输与说教,往往无法真正走进师生的内心。故事就不一样,它是温暖的,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穿透力和黏着性。当一个故事走进了师生的心间,教育也就会在心灵深处慢慢生根发芽,最终成为影响师生生命成长的柔软的力量。
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小涵的故事:
这是个 “星星的孩子”,自卑又敏感,他默20个词语可以错18个,在老师巧妙安排下,他收到了这样的“表白”:喜欢他为班级活动积极准备道具,喜欢他热心肠,喜欢他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却依然不放弃努力……之后,他的语文默写大有进步。他妈妈激动地给老师发来信息:同学们的这份“喜欢”给了小涵很大的动力,回家后他总会主动要求妈妈帮自己先默写好几遍,因为他不想辜负同学的这份“喜欢”。
 “好关系才有好教育”“我喜欢你”真的温暖、激励了更多师生。如今,我们的师风正,学风纯,曾经的倦怠和自卑逐渐减少,乡村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喜欢”真的“让我们温暖绽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