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脱稿分享
(2024-04-19 23:53:05)
很多人碰到我,总会问:最近忙吗?每次我总是无奈地笑笑。其实真的无需多言,现在的人太忙了。我知道,只要一上班,就不可能有清闲的时候。但是这学期开学后给我最大压力的一是高新区邀我去做一个师德师风方面的讲座;二是全市监测结果运用表彰分享会在我校举行,我还要做一个我校监测结果运用情况分享;三是参加校长办学理念分享;四是本月26日要到张家港去上一节作文课。如今前三项都已经完成,第四项正在准备中。特别想说说第三项校长办学理念分享的事情。
现在的会议,一般都会安排经验交流。今年开学会议上,部分学校分管校长或者教导主任进行了分享,耿局说下次也要让校长来谈谈自己的办学理念。我们以为领导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三月下旬我们12所小学接到了人事科的信息,说将在4月上旬举行校长办学理念分享,要求全程脱稿。每个学校的校长、书记、行政代表都要参加。
接到任务,有压力,但是必须完成。讲什么呢?自行思考了好几种方案,但是还是得听听大家的意见,所以召集主要行政商议。意见无外乎两种,一是认为我们学校的特色比较鲜明,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应该在这样的场合进行全方位宣传;二是抓住其中一个点来进行分享。
尽管在同一个区,但是真正对我们学校全面了解的人其实也不会太多,作为一所乡村小学,主动宣传自己,似乎也是应该。但是这次分享只给8分钟时间,再说我们学校的叙事者工作我在2017年的首届校长论坛上分享过;我们的望星园课程,我在前两年校长会上交流过。如果再讲,有点重复,再说在8分钟的时间既想讲这个,又想讲那个,那就会什么都讲不到位,都只能浅尝辄止。所以大家最后还是统一意见,从小处入手讲自己的办学理念,那就是分享我们的“我喜欢你”系列活动。
方向确定后,就能进一步着手准备了。大多数学校的校长发言都是办公室准备的,但是我很少让别人准备,因为我总感觉别人是无法知道我想讲什么的,与其我得一遍一遍给办公室人员阐述自己的理念,并且一遍又一遍修改稿子,还不如自己写方便。所以至今为止,我的发言稿都是自己写的。
人都是有拖延症的,尽管知道任务在肩,必须面对,但是正式活动的时间不出来,就是无法静下心来写。直到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我才将初稿完成。那时候心中还是笃定的,我觉得正式日子确定后,一定会提前通知我们,并会留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哪知道小长假返校第一天——4月7日接到通知,4月9日就要进行分享。幸亏前一天晚上完成了初稿,但是PPT还没完成,还要求脱稿,压力山大啊!对于PPT制作,我不是很熟练,必须要其他人帮助,但是4月8日又是我们学校出去社会实践,学校没有老师在,没办法帮助我。于是4月7日我先将PPT的大体内容完成,又叫张丽静利用晚上的时间帮我完善。那天张丽静帮我完善到了12点多,真的感觉有点对不住她。
要求全程脱稿,这是我们区一级很少提出的要求。我们做事情一向比较认真,上面怎么说,我们一般都是不折不扣执行的。于是我开始背稿子。一直对自己的记忆力很自信,尤其是背文稿之类的,我总是不服输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力的衰退还是无法避免的。好在这个稿子都是自己写的,而内容又都是根据我们一直在实践的来写的,所以相对那些理论性强的内容,我的分享要背出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4月9日来到会场,我第一个分享。台上有一个演讲台,很显然,如果站在演讲台前,肯定是可以看稿子的。但是既然之前几次文件都强调要全程脱稿,那就遵照执行,所以我站在了舞台中央,在规定时间内脱稿完成了分享。
现场请来了上海的知名校长和华东师大的教授,之前并不知道活动的流程,所以讲完就准备回座位。这时专家卞校长开始点评,他对我的故事式分享还是很感兴趣的,结合我的分享,他还讲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当然几乎都是正面评价。本以为卞校长点评完后,我可以回座位了,但是吴刚教授也接过话筒开始点评。教授的点评和卞校长的完全是两个风格,一个是从实践层面来点评,一个是从理论层面来点评。吴刚教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的分享只允许8分钟,但是两位专家却点评了很长的时间。我们都在想,照这样一个个点评,那怎么完成得了任务。领导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随后的校长完成分享后,专家们并没有一个一个进行点评。直到上午剩下的5名校长分享完,两位专家才进行综合点评。
中途休息以及上半天完成后去吃饭的时候,一同分享的校长都说我的脱稿分享给了他们太大的压力,其余不分享的领导都对我的脱稿分享表示敬佩。我呢,其实并没有自豪之感,而是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我深怕被其他人认为爱出风头,想夺人眼球。后来知道人事科出台的分享文件只有发给我们12所需要分享的学校,其余更多的学校并不知道分享要求。而之前又从没有过这样的要求,所以看来又是我太老实了,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因为后面的几位校长准备得都很充分,内容也都很精彩,但是完全脱稿的并没有,有的是半脱稿形式,借助PPT上的文字来分享,有的是站在演讲台前,背不出时看看稿子。我真的不是爱出风头,纯粹是因为一贯的工作作风所致,我又是第一个分享,前无参照,自然就是按照通知要求。
一次让人难忘的脱稿分享终于完成,下一个重大任务又迫在眉睫。感觉自己就像陀螺,一直在被抽打着前行。但也许就是这样的“抽打”,才让我年近退岗,依旧对工作保持着热忱,也还能和小年轻校长们一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