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终究会让人绽放
(2024-04-12 23:58:12)
3月14日下午,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案例分享会在我们学校举行,全大市10个板块分管教育监测的领导以及获奖教师代表都来参加活动,市教育局每个直属学校也都有领导老师参加,监测中心主要领导以及市教育局副局长、基教处负责人也来参加活动。这样的活动对于一些名校来说,也许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却是第一次。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也是第一次来到我们学校,所以我们也是挺忐忑的。因为我们是相城区最边缘的学校。
宋代杨万里曾有诗为证:“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望亭曾隶属于常州府无锡县,如今望亭镇区的望虞河对岸就是无锡。这么大的活动放在这么偏的学校,对于监测中心来说还是挺有压力的。因为活动放在下午举行,考虑到教师停车和接孩子放学的家长的车子不冲突,所以我们必须在4点半左右结束活动,但是整个会议的议程又很满,张家港、昆山、太仓、吴江等地赶过来的老师都需要一两个小时的车程,所以路远的老师想要吃完午饭后赶过来时间上是特别紧的。为此,我们在准备会议的过程中是很纠结的。这样的分享会已经举行很多年了,我也参加过好几次,以往都是放在市教发中心举行的,今年是第一次放到基层学校。假如监测中心也选一所市区中心地带的学校,全市10个板块赶过去,也和往年差不多,不会有地理位置偏而带来议程安排难得问题。
前几年,中心前任罗主任带着所有人员前来我校活动过,所以他们不会不知道我们学校的偏,也不会不明白放在我们学校在议程安排上的难,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把活动放在我们学校。这跟我们贴地而行,认真做好每一年的监测结果运用案例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第一次接触监测结果运用案例应该还是在2016年。那一年,应该是市监测中心下达了案例申报的文件,当时的督导室孙主任转发了文件,并特意在文件上注明了三四所学校参加,我们就是其中一所。被督导室点名参加,对于一所偏远学校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所以我们特别重视,于是我召集分管校长和分管语文的教导开会商议。但是由于是第一次,真的不知道怎么写申报材料,尤其文件中提到的监测结果报告,更是一头雾水。也许是我这个新校长太稚嫩,不敢多问;也许是乡村学校一贯的怯懦,没人提出要弄个明白。最后,我们耍小聪明,监测和考试肯定有关,而那时正好进行了六年级全区抽测,各教研员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我们估计这个监测结果运用案例就是根据抽测成绩来进行研究吧。于是我们认认真真分析六年级语文考试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做了很详尽的总结和规划,最后,一篇3000字左右的案例报告出炉了,我们很快交到了孙主任的手里。没过多久,孙主任电话告知,我们的案例报告写得很好,但是我们使用的监测母本错了,不是根据全区六年级语文抽测情况来写,而是要根据初一新生9月份进行的全市监测结果报告来写。
这下终于明白了,这份报告我们收到过,但是一看是初一年级的情况,我们也没特别重视。孙主任之所以让我们小学参与这个案例申评,就是因为初一新生的监测情况其实反映的是小学六年的学习情况,如果我们认真研读报告,并进行一定的研究实践,一定能较好地服务于小学的教育教学。孙主任很认真,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撰写案例,特意把几所学校的负责人约到一起进行了指导。终于有一点明白了,随后我们就完成了第一份真正的监测案例申请报告,并被苏州市里成功立项。一年不到结项了,我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实践进行总结,后来我们得了个苏州市二等奖。记得区里一次校长会议,我们一把手陆局长还亲自为我们颁发了奖。这种颁奖以前是很少见的,可见我们教育局对这个监测结果运用案例还是很重视的。
2017年,新一轮的监测案例研究又开始申报,有了第一次试水的经验,我们就淡定了很多,经过商议,我们决定让韩校长从德育角度进行申报。因为朱教导有过一次经验,我们还请她给德育团队指导。认真的韩校长完成了关于同伴关系的相关因素案例申报,而且成功立项。
我们以为也会和上一次一样,一年不到一点的时间就结项。哪知道第二年四五月份的一天下午,,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要我第二天一早到太平实小进行案例中期汇报。那天韩校等都在外面参加活动,于是我拿出申请报告,稍微修改并结合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整理好了汇报材料,哪知道已经到下班时间了,又接到刚接手监测工作的奚主任电话,说第二天汇报要用PPT。我对PPT不是特别熟悉,学校有没有人了,实在没办法,我把离家最近的徐美华叫了回来,让她和我一起加班做了个简单的PPT。
第二天前去汇报,真的是忐忑万分,真怕我们的汇报太差而被批评。那一天因为南校区接受市里的一个校舍检查,我要赶回去,所以我申请第一个汇报。汇报结束,事先安排好的专家进行点评。我对应的专家是高本大校长,他点评完毕,我准备先走。哪知道中心主任罗强叫住了我,他说他本不负责我的案例点评,但是因为我急着要走,待会儿总结的时候我也听不到他的点评,所以他必须要单独跟我说一下。这是我第一次认识罗主任,我特别意外。罗主任对我们的同伴关系的研究特别感兴趣,点评了很多,尤其对我们的“我喜欢你,同学”的几个环节进行了精妙的总结。现如今我们一直沿用的“确定喜欢对象、撰写喜欢故事、表达喜欢情感、收藏喜欢记忆”就是当时罗主任的即兴总结。罗主任一番激情洋溢的点评让我很是感动,我答应回家后一定好好修改这份文案,并更好地落实到实践中。
后来,监测中心薛瑾副主任设法加了我的微信,并告诉我,罗主任回到中心后特别兴奋,说在相城区挖到宝了,他特别看好我们的案例。随后,我们这个案例获得了市一等奖,并在全市进行了交流,我们又参与了监测中心的省级课题,在课题中期汇报中也进行了专题交流,在罗主任的推荐下,我还到上海参加长三角教育评价论坛,并进行了大会发言。总之,因为这个案例,我们和监测中心有了一定的链接,我们也有了做案例的经验,随后的每一年,我们都会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监测结果运用案例申报,并进行比较实在的研究。这么多年来,我们一共有19个获奖案例,4个市一等奖、11个市二等奖,三个市三等奖,一个区一等奖。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案例,所以申评的人也不多。慢慢地,想申评的人多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做的人还是很多,也许是在文件上看到了我们的获奖案例之多,也许是监测中心的人员有推荐,这么多年来,苏州大市很多学校都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请教怎么做,我们也毫无保留地将我们做得比较成功的那个关于同伴关系的案例提供给他们。后来,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参与,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和高手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我们获得一等奖也越来越难。但是我们做案例的认真得到了监测中心的认可,我们那个成功案例也成为了监测中心汇报中经常出现的案例。有好几次接到朋友微信,说罗主任讲课中一直在讲到我们。我们也接受了好几次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质量监测团队的参观访问。前两年,罗主任退了,新任王主任从来没有接触过,但是张家港的朋友说,王主任到张家港讲学的时候也特别提到我们的案例,并大家推崇,让很多领导老师知道了我们这样一所偏僻的学校。那天活动中,王主任也作了主题报告,他自己也再次提到了我们的案例,并且说在北京等地都进行过大力宣扬。
也许就是因为这,监测中心才会不顾我们学校的偏远而把一年一度这么重要的活动放在了我们学校。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活动会在我们这样偏僻的学校举行。而我们在忐忑的同时,既感恩,又自豪。感恩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能够力挺我们这样一所乡村学校,自豪我们自己多年如一日的踏实认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份努力终会在你不经意时让你绽放,我们8年如一日的坚持,就换来了这样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