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人爱恨交加的公开课:实习期间的公开课

(2024-03-09 16:49:09)


师范三年级的时候作为学生代表进行的公开课让人记忆犹新,随后我们就开始实习。那时候都是集中实习,我们东桥、黄埭、黄桥的8名学生被分配到了黄桥中心小学实习。当时交通不便,从我家到黄桥骑自行车要一两个小时吧,所以当时领导将我们安排在黄桥幼儿园住宿,休息天才回家,连黄桥的两个伙伴平时也不回家的。我们常把那时候八个人的实习小组称为“八口之家”,尽管之前并不全是一个班的,但是实习的时候我们时时处处互相帮助,真的像一家人一样。

我实习的是四年级二班,我们是普师专业,没有明确的学科方向,所以一个月的实习时间,两个星期实习语文,两个星期实习数学。我的语文指导老师是四年级的办公室主任陶文光老师,我的数学实习老师是后来担任教导主任的尤老师。那时候一个星期听课,一个星期上课。听课的时候没有负担,只管自己认真学习、认真记录,但是轮到自己上课,那对我们来讲是一件压力极大的事情。上课前几天,我们会把设计好的教案交给指导老师看。那时候,作为实习生的我们,特别认真,我们的那些指导老师,也特别尽责。每一次上交教案,他们都会认认真真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真的像批阅学生的作业一样。而我们也把指导老师的意见当作“圣旨”,踏踏实实修改,恭恭敬敬再呈上。每次上交教案后我们都十分忐忑,生怕不过关。当指导老师说我们可以拿着这份教案上课的时候,我们真的欣喜若狂。接下去的事情,那就是不断练习。因为我们都住在幼儿园,所以晚上我们八个人就在一起练习上课,一个人当老师,其他人就当学生,我们几乎每个晚上都会进行这样的练习。不集中练习的时候,我们也有办法练习。记得那时候黄桥幼儿园楼梯的拐角有一面大大的镜子,为了看自己上课的模样,我们就对着镜子上课,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看得十分清楚,怎么改正自己心底也有数。

现在想来,真的也很佩服我们自己,白天我们在黄桥小学听课上课,晚上我们就在一起磨课,每天都要到深夜12点左右。但是我们从不叫苦叫累。等到上完课后,回到住宿地,我们又会分享各自的上课心得,以便下一次上得更好。

当然,尽管上课之前我们会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但是真到了课堂,我们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有一次,我要上《新型玻璃》这一课,按照教案设计,在课的开始部分,需要梳理课文,其中就有字词的理解。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有些字词我们孩子从没接触过,但是作为实习老师的我,又不是特别了解孩子的需求。所以我让孩子自己提哪些字词不理解。学生提出后,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当堂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我们通过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用这些方法还不能解决的,我就采取直接告知的办法。总之课堂上的气氛非常活跃,大家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我也被孩子们所感染,所以尽管只是字词理解,我们也进行的兴趣盎然。按照教学设计,字词解决到一定时候就得往下进入下一个环节。但是孩子们还在不断举手提问。如果是有经验的老师,那时候一定会巧妙地打断,不露声色地衔接到下一环节。但那时候我就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实习生,规则意识也不会那么强,我想孩子们兴趣那么高,不断有问题提提出,作为老师,我肯定得帮他们解决,所以我竟然忘记了要按照流程走下去的事情,而是不断在和孩子们进行解决字词的互动。直到下课铃声响,我才恍然大悟,这节课竟然全让我和孩子在解决字词中过去了。而此时,我的指导老师还坐在下面听课呢!

下课了,我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满脸通红地跟陶老师认错。特别宽容的陶老师笑着对我说:“没事,孩子们学习热情很高,课堂气氛也很不错,所以我也没有打断你!”尽管陶老师没有批评我,但是我内心真的是十分难过的,因为学教材教法的时候老师就讲过,一节课有一节课的任务,听陶老师上课的时候,每节课他也都能完成任务,我只是个实习老师,竟然不按照课堂的要求去完成。我知道我当时确实忘了走下去,但是我怕指导老师认为我随心所欲,不按照要求做事。跟着陶老师回办公室,我低头走路,都不敢抬眼看人。陶老师看出了我的难过,不断宽慰我:“真的很不错,毕竟是正规的师范生,课堂应变能力很强。”多好的陶老师!我的教案上只有部分词语的预设,而整节课都在讲词语,那些没备进教案的词语,都是我的临场发挥,关键是这样的临场发挥还让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所以陶老师避开了我没有课堂规则的毛病,而选择这个优点表扬我,我真的特别感动。

        尽管这只是实习期间的一节公开课,但是却给我留下了太深太深的印象,从此以后我也不敢这么任性了。后来我也当过很多实习老师的指导老师,我也像陶老师一样,尽可能找实习老师的优点进行鼓励,以便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