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事一生中做重要的事业——读《给父母的建议》有感
(2024-02-27 12:29:04)
本月共读《给父母的建议》,作者是我们教育人无人不知的苏霍姆林斯基。他的《给教师的建议》有好多本,有的是学校发的,有的是参加活动发的,有的是学生送的,我也读过好几遍,对我们教师来说,既有操作性,又有理论性,关键是读着不累,所以甚是喜欢。这次共读《给父母的建议》,自然是带着期待的心情开始阅读的。因为家庭教育既是自己作为家长的必修功课,也是做教师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一字一句读完全书,果然受益匪浅,书上圈圈画画的内容也很多很多,很多时候还忍不住涂鸦几笔。
这本书中呈现的家庭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尽管所处的国家不同,但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应该还是相通的。我没找到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但是苏霍姆林斯基是1970年逝世的,那时候我还没出生,也就是这本书从写到现在至少要50年以上了。家庭教育应该也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之所以书中呈现的内容现在读来仍旧是紧跟时代的,这也跟苏霍姆林斯基的前瞻眼光有关联。
“不是所有人都要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父亲、母亲、丈夫、妻子。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都特别大,所以很多人都会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但是正如书中所言,“无论您的工作多么复杂、多么富有创造性,但都要记住,在您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在等着你,这就是教育孩子。这不仅是您最重要、最必需、最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我们社会的要求。因为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人。”
书中讲到一位大家景仰、敬重的优秀联合收割机手、劳动勋章获得者,他的照片经常见报。但是他的儿子却成了游手好闲的人,因为父母爱得没有理智,满足孩子一切刁钻古怪的要求。老师几次约父亲想谈谈孩子的问题,但是父亲总是没有空。直到孩子打伤班级学生,最后不得不面对的时候,父亲才意识到问题,回家把儿子痛打了一顿。结果儿子不但不悔改,还抓了两把烂泥,涂抹到报纸上父亲的眼睛里。
自己再成功,儿子没教育好,那也是一种最大的失败。所以另一位成功人士在得了政府勋章,大家都来祝贺,屋子里一片欢乐。而他十二岁的儿子却离家出走后,他有了深刻的反思:“儿子没错,我错了。我不了解他的心事。我唯一的功劳好像就是生下了他。我没有让他享受一点童年的快乐。只要儿子在学校有点什么过错,我就狠狠打他,儿子因而恨我。瞧,现在的我就像站在十字路口,勋章、荣誉、同志们的尊敬……但是,如果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这些对我有什么意义呢!·
”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反面事例也是数不胜数。一些全国知名人物教育孩子失败的案例一直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网络上、电视中类似于”变形记”节目中记载的那些无法管束的孩子的父母,绝大多数都应该算是成功人士,因为参加这类节目既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也需要一定的人脉资源。他们为自己的成功倾尽了全力,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让父母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第三方。如果靠第三方有作用,那也不失为一个补救措施,但是变坏容易变好难,这时候家长的成功对于孩子的失败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如果能用家长的成功来换孩子的健康成长,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同意。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所以家长们真的从一开始就要注重家庭教育,尤其要注重对孩子的陪伴。
我曾经无数次说过,当我不懂教育孩子的时候,我当妈妈了,等我有了一点家庭教育知识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了。尽管我的孩子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有效陪伴还是太少了,很多时候也会以工作忙碌为理由疏忽对孩子的教育。如今,孙子已经三周岁了,看到儿媳妇的温馨陪伴,还是挺欣慰的。所以我也一直提醒儿子,不能只有母亲的陪伴,父亲的陪伴更为重要,当然夫妻双方能够相亲相爱地陪伴,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时候学校工作和家庭工作有冲突的时候,有的年轻教师选择家庭,站在学校领导的角度,一开始可能会有瞬间的不理解,但是随即就会心态平和,毕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也是最为关键的,所以在今年的开学工作大会上,我也讲到希望我们的老师工作、家庭两不误。
事业固然重要,但是当父母应该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如果父母这项事业都没做好,那么其余事业再成功,也是不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