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竹林“活”啦

(2024-03-16 07:29:36)

在我们运动场边侧和幼儿园交界的地方有一片竹林,里边的竹子特别粗壮、高大,也许是高处风大的原因,竹子的顶端都侧向一边了。   
那是我们校园的一个角落,从建校到现在已经18年了,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人会走进竹林的,因为无论是竹林边上还是竹林里边,都是杂草丛生的。但是每次经过那里,总能听到鸟儿在那里叽叽喳喳地叫,十分欢快。尽管无法走进竹林,但是我总会驻足聆听那欢快的鸟叫声。脑海中还总会闪现小时候和伙伴们在竹林中嬉戏玩耍的场面。小时候,房子旁边有片竹林是非常多见的。我家房子旁边就有一片不大的竹林,属于我们家,在离我们家百来米的地方,还有一大片竹林,应该有几亩地吧,属于我们村上姓杜的一户人家的。竹林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印象实在太深太深了,因为我的儿童时光绝大多数就是在竹林中度过的。春天,竹林中长出尖尖的笋,我们就会去挖一些当菜吃,更多的是会让它们留着长成竹子。对于那些留下的竹笋,我和小伙伴们时不时会去看长高了多少。当我们在竹笋旁指指点点的时候,大人们总会警告我们:千万不能用手指竹笋,否则竹笋就会发黄长不高,甚至还会死去。现在想来,那是毫无根据的,但是那时候的我们可相信了,再也不敢用手指竹笋,有时候无意间指了竹笋,也会朝着自己的手指“呸呸呸”,似乎这样就可以将功抵过。过后我们还会偷偷去看竹笋是否还健康活着。竹林中的地上都是光光的,我们经常在里边玩耍,捉迷藏可以,跳皮筋可以,夏天我们还时常在竹林中睡午觉。地上铺一块席子,躺在地上,凉凉的,即使中午有很大的阳光,有竹子“庇佑”,午觉照样睡得香香甜甜。竹林中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鸟,我们在地上玩耍,鸟儿在枝头欢叫,我们不嫌鸟儿吵,鸟儿也不怕我们赶,那才真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竹林承载了我童年太多太多的快乐,所以如今听到鸟叫,特别亲切,真的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和我小时候一样享受在竹林中学习、玩耍的快乐!于是产生了竹园改造的想法。
要改造,首先要有设计。现在一些新建的校园,文化建设一个比一个出彩,每个角落都极尽巧思,非常有设计感,确实高大上,真的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而我们的学校已经使用18年了,当时还没有这样的文化设计理念,所以交付使用的时候就是几幢教学楼而已。前几年我们才慢慢启动,分阶段做了一些文化设计。不过那么“一穷二白”的校园,远远不够。别说一些大的文化设计,就是像小竹林这样的小角落,学校还有很多。要是像前几年经济大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我们做好财政预算,说不定还能争取到资金,那我们也可以请专业团队来设计、建设,但是最近几年,经济吃紧,项目经费基本取消,请专业公司来做基本不可能,所以我又有了新的想法。
能否让我们的师生参与到设计之中,最后花最小的钱来改造。当然我们对这个竹林的定位不能停留在精致、美观、高大上,而是接近田园风格的,即使粗糙一点也没关系,我们看中的是参与感,师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作品呈现在校园中,那一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荣耀感。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找到德育处张丽静,让她发动学生尝试进行设计,美术组老师指导,也可以发动家长参与。张丽静很快就开始落实。
毕竟是第一次,毕竟是小学生,关键是我们老师也是毫无经验,所以从实地观察、测量、设计初稿再到一次次修改,时间战线拖得很长。虽然活动并不算顺利,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孩子的参与度很高,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最难得的体验。最后多方努力下我们选定了六(7)班的刘奕良的设计稿,并请总务处落实改造。
园子改造的得差不多了,我们又向全体师生进行征名,最后是我们学校一对姐弟的名字入选了,这也是在家长的帮助下确定的,那就是“苍筤园”。初听名字,我觉得有点生僻,后来张丽静把他们的命名原因告知了我。姐弟俩通过查字典、翻资料,确定“苍筤”两字, “苍筤”,指的是破土而出的竹苗,幼小的竹子。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易·说卦》:“竹出生之时,色苍筤,取其春生之美也。”因此,苍筤也被看作是代表春天的颜色,代表希望的颜色。德育处认为,这个名字既代表着竹林的本意,能够找到出处,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又有寓意,因为孩子们也像破土而出的小竹苗,代表着希望。
家庭总动员能够想出这样有文化内涵的名字,我自然是认同的。我们都希望我们望小的孩子们也像“苍筤园”里的小竹苗,在老师的用心浇灌之下,都成为将来的有用之材、栋梁之材。
杂草丛生的小竹林,经师生、家长参与设计、命名后基本成型。尽管竹林不算大,但是孩子们在竹林里荡秋千、听鸟鸣、找野菜可以;在竹林里坐下,静静看书也可以。我儿时竹林中嬉戏玩耍的快乐应该也都能让我们学校的孩子尽情体验。
为了让更多师生了解这个竹林的设计过程,德育处又设计了启动仪式,全校师生一起观摩。仪式上有分享设计理念,有阐明命名原因,有给师生家长颁奖,做得非常热闹。
一个废弃很多年的小竹林,一下子就活了起来。当然,这不光是因为竹林能够用起来,孩子们能够享受竹林里活动的快活而“活”,更重要的是师生家长的参与,让我们的校园资源“活”了;他们成为了校园的主人,校园的一切也真实地“活”在了他们的心头。
这样的意义真的已经远远超越改造一个能够让孩子们活动的小竹林了,在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美好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