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学习成行
(2023-12-08 16:01:21)“我觉得你最近进步好大啊,讲起话来一套又一套,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案例!”
“是吗?最近我一直想方设法外出学习,感触很多,学习到的东西也不少!”
“是啊!是啊!实地学习和网络学习真的不一样,走出来看看自己的眼界会变宽,视野也会拓展!
……
昨天,在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交流展示活动现场无意间听到的两位不认识的男士的对话,让我深有感触。
虽然自己已经是教育界的老兵了,但是热爱学习的劲头并没有减退,每次看到学校有教师外出学习,我都很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出去学一下,尤其是一些高质量的学习活动,更加有强烈的愿望。
在原来学校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的时候,我外出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所以自认为那时候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是挺先进的,自己的教育情怀也时时被冲击,从而也让自己的教育生命时常鲜活。
当一把手后,最初几年,有高质量的市外活动,我也还能带着教师一起出去,所以那几年也还感觉自己能获取比较前卫的知识和理念。后来,一把手校长外出,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无论是一天还是多天,必须要一把手局长审批,哪怕是局里公派的活动。虽然局长对于我们的学习应该还是很支持的,但是有时候是大环境的限制,比如过年前的一个月,比如有全域性的检查,比如有其他各种不允许一把手出远门的规定,听说有的校长即使是体制内的活动,也没得到批假,于是我也不太敢去请假了。还有,一年中请了一两次出大市,再有外出,总感觉不大好意思,于是也就不去请假了。因而当上一把手后,即使特别想出去学习,哪怕有时候是外面请我讲学,什么费用都不需要学校出,我也很少去请假。久而久之,对外出学习越来越陌生。当然,有时候市内也会有很好的活动,一天之内其实我们是可以自由安排的,但是各种事务、会议、迎检、接待总让我处于应接不暇的状态,所以除非一些非要我参加的活动。其余也很少能参加市内的一些活动。
我一直说,我的理念越来越落后,我感觉知识越来越枯竭,思维越来越僵化,生命热情也越来越减弱。尽管有时候会自我安慰,我年纪大了,少学点也没关系,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因为未来的学校、世界都应该是年轻人的。但是,我想学习,我愿意学习,就这样慢慢耗尽自己的热情,总觉得给自己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当然,也许很多人会说,现在是互联网世界,知识、理念遍地是,只要你想学,随时随地都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资源,所以外出学习绝对不是必要的,除非是想借着外出学习的机会到各地去游玩。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借学习的机会吃喝玩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对我而言,吃喝玩乐一向无法很好打动我。之前有机会外出的时候,我一般情况就是白天上课,晚上就在电脑上写文章或者处理其他事务,到了某个城市基本是不会出去玩乐的,至于吃喝更是不感兴趣。对于在互联网上学习,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可以节约很多的经费,更可以避免到局长那里请假的尴尬,这些年无论是指定的或者非指定的互联网学习真的参加了不少。但是收获也真的寥寥无几。一是因为互联网缺少一定的互动性,很难吸引住人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从主观上说我并不是一个意志力特别强的人,网络上学习缺少强迫感,所以往往没办法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听完课后,似乎能留在脑海里的东西不多;客观上说,因为网络没有监督机制,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总会被各种事情打扰,有时候电脑上挂着学习,人根本不在电脑前,这样的学习效果几乎是零。所以没有监督机制、没有现场感的互联网学习尽管现在依旧会进行,我真的不是很喜欢。
前阶段,收到徐伟秘书长发来的全国、江苏省基地活动的通知,看看内容,全国的那个大多是劳动教育的,特别有学习价值,所以特别想参加。可徐秘书长说,不但全国的要参加,江苏省的也要参加,毕竟我们是基地学校,一直不参加活动也不好。
想想也是,因为我们有望星园,在徐秘书长的推荐下,我们成为了江苏省社会实践基地学校。之前因为我们的望星园一直没成型,活动也没能很好开展,所以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基地的活动或者会议,有时候实在推不过,就派朱燕等老师去参加了几次。现在我们的望星园建设得差不多了,各种课程也建立了起来,活动也开展得比较丰富。但是所有活动仅仅是基于自己的认知来开展的,我们确实需要外出多学习,从而提高我们的课程质量和活动内涵。所以11月份在吴中基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我带着中心校和南校区的相关领导老师去进行了安全培训。这次全国会议尽管举办地在成都有点远,但内容好,我也想带着老师去参会。徐秘书长提议本省的活动也应该参加,也是有道理的,毕竟我们是省内基地学校。老师出去是没问题的,但是我出去还是面临请假的尴尬。不过想学习的愿望还是让我鼓起勇气先向局长口头申请,并强调了这两次活动跟我们的劳动教育和中医药文化都息息相关,我们也想在这些方面借鉴更多的东西。没想到局长一下子就答应了,于是我迅速向党建科写了请假单。
前天下午处理完学校的必要事务后,我和朱燕前往常州太湖湾教育大营地,开始了一直盼望的外出学习之旅。
后一篇:外出学习收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