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艰难的公开课准备

(2023-11-04 08:47:17)



寒假中我们团队十分艰难地将《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设计完成,上交后没什么回应。尽管有些许遗憾,但是想到如果真的被市教研员通过要落实到实际的课堂,不知还会有多难,所以也就释然了。过后我们也没再去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件事情就这么画上了句号。

很快一学期过去了,转眼就到了暑假。7月31日,我又接到了区教研员陈主任的信息,意思是苏州市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设计与实施安排在9月,我们区可以出一节课,读哪一本书由我们自己确定。陈主任问我有没有兴趣上。陈主任的意思很明确,我们区有一人可以上公开课,如果我愿意上,机会就是我的,如果我拒绝,那么就把机会给别人,因为这样的市级公开课机会太难得,大家都会抢着要的。

说实话,我是犹豫的,寒假中尝试进行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教学设计,感觉太难,至今仍旧没弄明白任务群是什么,这次要落实到课堂上,我知道难度更大。况且对于我而言,暑假几乎没有休息,九月份开学也会更忙,要沉下心来研究压力会很大。照理说,我应该婉拒。但是陈老师给我这么好的机会,我不把握又有点说不过去,要是我放弃,也轮不到我们学校其他老师。难就难吧,咬咬牙总归能过去的。于是我赶紧接下了这个任务。

这时候,朱春兰还在外地旅游,要14号才能回来。于是我和张丽静先进行线下研究,同时我们又在网上进行不断探讨,最后我们还是决定上《小兵张嘎》,并准备将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那些天,大家有什么想法、看到什么好的资料就往群里发。

15号,我们到学校研讨,晚上又进行了加班,16号、17号将教学设计修改完毕,然后又发给了陈主任。19号,陈主任将许老师看过学设计后的想法发给了我们。许老师觉得整体设计挺好的,这是因为我们在具体课堂设计之前将整本书阅读的整个环节进行了梳理,许老师是认可了我们的大方向设计。随后她还对有关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非常细致,还说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我们参考。市小语教研员如此亲切随和,这也是我们特别敬重许老师的重要原因。许老师还提出具体设计也挺好,到时候展示哪一部分,还可以讨论明确,每个任务下面的活动,包括课时、期待效果、评价,可以再深入思考。许老师提出“具体设计挺好,但展示哪一部分还可以讨论明确”,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设计的认为是一节课的内容,许老师可能觉得不清晰,内容有点杂乱,这可能就是我们对任务群认识不到位的原因。许老师的指导意见,有些其实我们也看不明白。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先按照教学设计中许老师提出了的具体意见修改了再说。

在网上商讨后,我们决定20日坐下来继续研讨。那天又是磨到晚上,大家都觉得身心疲惫,因为总觉得摸不着头脑。随后陈主任也私聊我,问我一节课是完成其中的一个任务吧。这其实也是针对许老师所说的具体展示哪一部分来说的,也是我们认识到的我们最初的设计条理不清晰,几个任务都混在了一起毛病。研究到这时候,我们稍微明白了一些,要完成《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必须分成几个任务群,而我展示的那节课必须要聚焦其中的一个任务群。我告诉陈主任,我们这次修改后主要立足于读后分享。陈主任认可了我的说法,她还提醒我,要把评价放到教学设计中去。我告知陈主任,我们并没有考虑这一点,她说还是要想办法在哪个环节设计个自我评价的内容。真的似懂非懂,但是我们必须去研究。8月26日,我们又集中到学校进行研讨,直到下午四点多,我们把修改稿完成,并发给了陈主任。陈主任并没有及时回复我,直到30日,春兰前去参加语文分管教导会议,陈主任将春兰留下,并且叫了区内的另外两位老师一起留下来进行研讨。春兰对整个研讨进行了录音,回来后她特别着急,我们也挺担忧。因为最初研讨的时候,大家准备就在我们原先的教学设计上进行修改,但是聊着聊着,理念发生了变化,大家觉得需要进行大改,原来的教学设计基本就不能用了。花那么多心思,竟然几乎要推倒重来,我们都感觉有点崩溃,而且这次的教学设计和许老师的指导也有冲突的地方。到底何去何从,确实很难,最后我们决定将两者结合,并尽快落实教学设计。区里研讨的结果是必须要一个真实的情境设计,还需要设计一本成长纪念册,我们觉得这样太过繁琐,所以决定以为图书馆设计一个红色经典展示区为真实情境。陈主任应该也知道我们的艰难,所以她提议将我们另两位很有发展前景的小年轻戴影华和陈礼丹拉进我们的磨课群。从此,我们组成了5人磨课小组。

这几天的磨课更加痛苦,因为我们是在多重意见中求突围,但是我们必须尽快确定教学设计。31号,我们又是磨课到很晚,大家都有点吃不消了,但是我们坚持着把设计完成了,并传给了陈主任。9月4日,陈主任给我信息,说这个设计总体蛮好的,并要求我们在最近两个星期安排试上,她邀请许老师来现场指导。

得到区教研员的认可,我们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落实到课堂上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只是思路,好多还没有细化,要落实到课堂上一定要细化,很多环节还要加工。陈老师也在帮我们约许老师,原定许老师9月13日前来听课,可是后来又提前到9月12日。原来许老师看了我们的教学设计,指出任务、活动之间的关联进阶似乎还可斟酌。虽然话说得比较委婉,但是和前一次相比,我们可以看出,许老师对这次设计是不满意的,她也是担心的,所以要提前过来聊聊,并尽快确定下来。我们的担心得到了证实,区、市两级的设计思路不是一样的。9月6日,我们又集中一起磨课,直到晚上10点多。这几天我们一边磨课,一边做着试上的准备。材料袋竟然有三个,每个材料袋里还有好几份材料;每个小组还需要一张成果展示版面;情境设置还要拍摄录像;还有表演的道具……从没想过,一节公开课要准备那么多资料,真的有点不敢想象。好在团队真的很给力,有很多时候他们比我更用心。

9月10日是双休,又是教师节,没办法,还有不少资料没完成,那天我们又赶到学校进行加班,因为有成员有事情没办法前来,张丽静还把邢静月和沈筱月叫过来帮忙了。9月11日,我进行了第一次试上。试上结束,问题多多,我们立即进行研讨,并进行了整改。我们全身心投入,准备第二天市区教研员来听的时候尽可能顺利一些。结果当天接到信息,说许老师不空,要调换到14号来听。这样,让我们的准备稍微宽松点,但这几天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研讨和准备。9月13日,又接到通知,许老师因为临时被叫去调研,又没办法前来听课了。但是因为27号就要在昆山城北小学开展研讨活动了,我们这节课还没确定下来,大家都是很着急的。所以市区两级教研员决定,第二天区教研员陈主任前来听课,我们全程录像,并把录像课发给许老师看。14号陈主任前来听课,媒体又出现了问题,但是最后我们教技室进行了剪切,并将整节课压缩后传给了许老师。17号,许老师反馈了听课感想,肯定了我们三个任务设计,也对我上课的风格等提出了建议。至此,任务群的概念慢慢有了一点思路。这也是这么久来最大的一个收获。许老师觉得还是要面对面聊一下,这样更加定心,初步定在19号下午或者22号下午。

18号我们又进行了磨课,直到晚上9点左右。19号下午,许老师如约前来。这次她与我们面对面聊,让我们再次明确了任务群到底是什么。我们也很快确定整本书分为四个任务群,我们这节课主要展示第三个任务群,那就是“探寻嘎子的成长密码”,以分享课的形式进行,但是因为是公开课展示,为了使整节课显得完整些,我们将第四个任务群“我和嘎子共成长”的内容前置了一些。至此,我们的课终于确定了方向,这真的太不容易了。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也就有了进一步修改并完善的动力。当然,许老师提出在我们的一个环节要设置将故事讲生动,我们进行了设计,但9月22日试上下来,实在没办法实现,所以我又将实际情况向许老师进行了汇报,也得到了许老师的同意。9月25日,我们又进行了一次试上。

19号过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一直在研讨,确实也很忙碌,但是所有任务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我们就等着27号到昆山城北小学进行展示了。

从教33年多,上过的公开课也不算少,但是这样艰难的公开课准备,真的从来没有遇到过。好在有我们的团队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也好在艰难之中我们对任务群有了清晰的认识,所以我们还是觉得非常值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