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造幸福,助力教育减法——读《教育的减法》有感

(2023-10-31 16:07:20)


本月共读《教育的减法》,是朱永新教授写的。“教育的减法”,特别清新的题目,也是直抵心灵深处、特别能打动人的书名,因为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我们始终处在教育的加法中,所以大家都感觉身心疲惫,因而有太多的焦虑,我们都太需要教育的减法了。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教育的减法?朱永新教授认为:尊重生命,追求幸福,珍惜人之为人的机会。
“幸福”我们经常提起,但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幸福吗?不言而喻,我们的孩子谈不上有多大的幸福,因为孩子的压力太大了 ,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
如果我们单独说起尊重生命的话题,为人父母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生命是第一位的,一定是尊重的。但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往往会忽视对生命的尊重。孩子有了成绩往往是喜在心头但不表露,反而还会以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让自己的孩子朝更高目标奋进。一旦孩子没达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就会十分严厉,处处加压,想方设法在孩子身后“使劲挥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孩子都很难得到父母正向鼓励,反而得到的是不断的加压,孩子的生命成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父母觉得自己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了优渥的学习、生活条件,和自己小时候比起来,孩子一定是非常幸福的。但是孩子呢,很难与父母感同身受,他们觉得学习压力很大,又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所以他们并没有感到多大的幸福。父母因为自己小时候生活苦,没有很好的学习条件而遗憾,孩子却十分向往父母小时候那种没有压力的生活。家庭中父母给孩子的压力一定是孩子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父母时时给孩子加压导致孩子不幸福,学校其实也时时在给孩子加压。
从时间上讲,孩子从早上7点多进校门后一直处在紧张的上课之中,即使是下课十分钟,也没有真正意义的休息,不是抓紧时间拿出作业本写上几笔,就是奔跑在去办公室找老师订正作业的路上。中午吃完饭,其实是有活动时间的,但是现在的校园中很少能见到学生的身影,那种静悄悄其实是很不正常的。刚到这所学校的时候,看到一吃完,老师都自觉走进教室看护孩子去了。为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但是我始终觉得,老师也需要舒缓身心,所以我提议取消短课,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自由活动。但是有老师告诉我,自己在校园中散心,但是眼睛还是会瞟向自己的班级,心还是在学生身上,怕孩子做不完作业,怕孩子出现什么意外,所以即使学校取消短课,他们还是会进教室。尽管知道老师的这种敬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但是在安全、学业双重压力之下,我也慢慢就屈服了,也就默认了老师一吃完饭就进教师的现实了。下午又是连着三四节课,“双减“之前,一二年级孩子三点半左右就可以离开学校,三到六年级学生四点左右也能离开学校,可是现在呢?课后延时服务实行后,又得在学校多待2个小时左右。孩子在学校的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啊!时间那么长,课的内容又那么繁杂,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科学、音乐、美术、体育、劳动、信息技术……就国家课程就有一大串,一时很难全部报完,还有各种各样的地方课程和特色课程。老师一定会强调,每一样课程都是最重要的,都是需要全力以赴完成的。如果是孩子喜欢的课程,即使时间再长,可能也不一定会感到很有压力。但是那么多课程,怎么可能都是孩子喜欢的呢?时间长、内容多,又时常会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孩子没有了自由,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自然也很难感受到幸福。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在小小年纪就感受不到幸福,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得追根溯源,于是给教育做减法就成为了讨论的话题。
我们的教育一直是成人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是由成年人决定的,所以学生不一定喜欢;教育的效果是由成年人评定的,所以学生不一定认可。成年人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们,认为这是他们今后需要的东西,而不考虑学生是不是真的喜欢,真的需要。解铃还须系铃人,朱教授系统梳理了给父母做减法的5个方面,光从字面上讲都觉得特别实在。减少对教育的焦虑,拥有一颗平常心;减少对孩子的压力,让孩子阳光灿烂;减少对孩子的帮助,让孩子自立自强;减少对孩子的干涉,让孩子自由成长;减少对孩子的批评,让孩子拥有尊严。
至于学校的减法,朱教授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他提出“双减”背景下学校的课业也要减,这是值得人深思的。课外培训减掉了,作业减掉了,看似达到目的了,但是我们的课业没有减,教材内容在不断增多,课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孩子们怎么去应对,一方面是要大力地减,一方面是在不断地增,最后把矛盾集中在孩子身上,苦的还是孩子。所以政策研究和学术研究必须统一,否则为难的就是孩子。朱教授还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并不是新的命题,无论何时都提倡,但是我们老师的观念还需要更新,现在更多的教师还是在用时间换效果。也许确实看到了效果,但是伤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效果是短期行为,我们必须站在长远的角度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考虑啊!
朱教授提出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特别喜欢,但是在现实环境下,我们的学生都不幸福,那么“幸福完整的教学生活” 从何而来。“教育的减法”太迫切了,但是谁都知道任重而道远,身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也一定要尽力为孩子制造幸福,为“教育减法”的落地而助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研新尝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