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老,终有收获
(2023-09-16 17:41:31)早在上半年,接到局党建科征集“阳澄”精品课程通知。看看要求,有点陌生。因为说到课程,往往会朝国家课程上去想,所以会局限在平时课堂上的一节节课上。但这些课程往往是教研部门征集的,现在是党建科在征集,发起单位又是区党校,我们感觉应该是跟党务有关的,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的党课吧。要上报的党课,一般讲来应该是作为支部书记的我来上的,平时确实也上党课,但是往往是紧跟时势宣传当前的政策等内容。这次作为精品课程申报,肯定不能那么随意。报什么呢?我想到我经常讲的“我喜欢你”课程。如果上报这个,我是有现成内容的,不需要再起炉灶重新进行设计。但是这个更多属于德育范畴,跟党务关联似乎不是特别紧密。再研读文件,发现课程分为思想政治类、经济发展类、文化建设类、社会管理类、生态文明类、能力提升类,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我所理解的政治思想类的。我的“我喜欢你”课程属于“文化建设类”,应该是能申报的。于是我和分管党务的江校长根据要求准备材料,并报给了局党建科。
完成上交任务,后续也没再去关注。过了一两个月,又接到一个通知,说要根据下发的模板,把课程框架整理一下。因为是现成的内容,稍作调整又很快完成任务上交。
一晃又是几个月,暑期中接到通知,说要参加精品课程选拔赛,采用的是5分钟路演的方式,组织单位还是区党校。路演,只听张丽静说过,因为之前我们申报的一个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项目张丽静去路演过。但是具体什么叫路演,还是不清楚,问了张丽静,才知道类似于微型演讲。接到这个通知,我是很意外的。因为平时外出参加选拔赛,都是一些小年轻,我这样的身份,从来没有过,之前确实也没想到过报了课程还需要通过路演进行选拔的。看看报名表,一共30位选手,都是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像党校、政府办、文旅公司这样的专业部门也有选手参加,应该已经是精选过的。教育局选派的是我和湘城小学的金梅芳。金校长年轻,才华横溢,无论各方面都有优势,而且之前有个党务活动在她校举行,这个课程也有过介绍,我还记得这个课程还得过省里还是市里的一个什么奖,应该是有专家指点过非常成熟的课程,所以教育局选派她参赛也情有可原。但是我其实是没有什么优势的,一是年纪比较大,我估计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也许我33年的工作年限比参赛的相当一部分选手的年龄还要大;二是我这个课程主要是讲实践的,没有什么理论含量,而党校举行的这种选拔赛,我想还是比较看重理论含量的。如果只是参与一下,我倒也没什么意见,但现在是代表教育局和来自全区各行各业选派的年轻选手一起比赛,我觉得有点恐慌,怕给教育局丢脸。于是给党建科陆科长留言,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陆科长说,根据文件要求,确实应该是领导参加选拔的,我们教育局考虑的是要派实力型领导,并没有考虑年龄,其他有的单位有点取巧,并没有完全按照文件精神来执行。本来是想看看能不能换一个年轻点的选手的,陆科这么一说,一向脸皮薄的我也不好意思多说,那就只能硬着头皮上。
于是开始准备内容。我之前分享这个课程的时候需要两个小时左右,这次只要5分钟,要想缩减内容实在是不容易。于是一稿一稿试,又一稿一稿删,有时候甚至连一个词都不敢多放。折腾了好久,基本定稿,于是又开始做PPT。对于PPT,我真的是一窍不通,张丽静说陆顺雅做PPT是最让人看得上的。因而我们就把陆顺雅请到学校,但是她家的双胞胎正好没人带,我自告奋勇,她做PPT,我帮她带孩子。
稿子、ppt完成后,剩下的就是我的事情了。之前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5分钟的路演,一定是需要脱稿的。这份稿子是我自己写的,修改也是我自己完成的,所以尽管年龄大了,记性远不如以前,但是仅仅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我就顺利地背出来了,内心还是比较自豪的。后来我又抽出一点时间,让张丽静、朱春兰看我演一遍。朱春兰说,表现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总感觉内容有点浅。这和我自己的感觉一样,最近越来越觉得,我们的东西实践性很强,理论性不够。但是我们自己又没有能力在理论上提升,所以也挺烦恼的。选拔在即,也就只能这样了,于是在忐忑中等待比赛的到来。网上抽签,我是第八号,手气不错,还是蛮幸运的。
正式比赛那天看到会场,和我预想的有点不一样。一是会场不大,除了参加的选手之外,就是各板块的组织委员和评委,也就五十来人吧。二是最让人想不到的,路演竟然是有演讲台的,也就是不用脱稿。花了时间背,现场竟然用不上,有点失落。观察舞台,站在右边的演讲台上有电脑放着PPT,所以即使是背诵稿子,也是无法被人发现的。如果站在舞台左边,右边的演讲台上的PPT用翻页笔进行,那还是能够脱稿的。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脱稿,如果被人说是另类或者别出心裁,那也无奈了。
因为不用脱稿,前面的7位选手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我总感觉表现力稍差。我上台了,直接走到远离演讲台的那一边开始脱稿演讲。也许是下面人不多的缘故,也许是平时确实也经受了不少锻炼的缘故,也许是路演时间只有五分钟的缘故,反正没有紧张,没有卡壳,只是由于语速比平时稍慢,还有两三百字的时候,提示时间只剩下一分钟了,于是加速演讲,并且现场对内容再次进行了删减,一切都很顺利。
完成任务,心中的压力一下子就释放掉了。现场打分,90.2分,当时最高。我们政府的徐委员给我发来信息表示祝贺,说表现很好。我说只是开了个头,后面还有不少实力强的选手,徐委员比较有经验,说能超过90分的一般不会太多。
认真聆听其他选手的演讲,正如徐委员所言,接下去真的没有再超过90分的。很意外的,我得了个第一名。最后苏州科技大学一副校长点评的时候多次强调,我们做老师的有先天的优势,所以表现力、感染力都是不错的。
一个年纪最大的又不是在一线的人竟然意外地得了第一名,我自然很高兴,告知了陆科,她也很激动。
事后跟几个行政表示意外的时候,朱春兰说:“原本准备去做绿叶的,一下子就做了大红花,这就是实力。”回想整个比赛,之所以能意外得第一名,有几点特别重要:一是思想重视。当得知没办法再改变人选的时候,我就开始认真写稿,而且一次又一次删减,做PPT我也请了陆顺雅,力求有较美的画面感。二是认真背稿。在我的意识中,演讲一定是脱稿的,所以我下决心背诵。因为思想上重视,又是自己亲手写的稿,所以背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三是坚持自己。到了现场发现不用脱稿,但是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脱稿,没有浪费之前所花的时间。四是内容真实。尽管我的演讲实践性比较强,缺少理论,但是对于评委来说,听多了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突然来了一个“下里巴人”的内容,也许是眼睛一亮的。五是年龄优势。在一般人眼里,演讲就是年轻人的事情,而我年纪一大把了,又是单位的主要领导,能够走上舞台和年轻人一起PK,也许也给了评委比价好的印象。六是教师优势。一直觉得特别喜欢上课,表现力也是不错的,这次虽然没有学生,但是教师讲课的基本功还在,所以和非教师相比,还是有一点优势的。
年过半百的我很意外地参加了一次选拔赛,也很意外地获得了现场打分第一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当我得知没有退路的时候,我没把自己当作年过半百的老教师,而是和年轻人一样,踏踏实实准备、认认真真参赛,归根结底就是不服老,所以让我有了意外收获。
前一篇:新老师,我有话说
后一篇:“我喜欢你”课上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