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老师,我有话说

(2023-09-09 12:46:30)

今年,我们又新进了8名教师。这些教师中只有一位是我们望亭本地人,他原先在我们南校区代课、今年考上编后安排在中心小学工作。其余都来自区外。原先像我们这样的乡村学校,招录的老师大多是本镇或者相邻乡镇的,但是随着教师招聘机制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外地教师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而我们本地的一些师范生源又大多考到了外区县,今年就有好几位。师资流动起来固然有好的一面,比如让师范生有了更多选择,也让各地文化有了更好的交融。但是作为我们这样的乡村学校来说,更愿意招录本地生源。因为本地生源家庭在这里,以后工作会相对稳定,减少流失的可能性。当然外地生源其实也希望稳定的,但是由于买房的压力,由于找对象的压力,往往会有一些不稳定因素。曾经有好几位外地老师找过我,就是因为上述原因,在我们这里工作好几年了,而且工作也不错,但是希望能够考回老家去,甚至宁愿放弃已有的工龄。听着老师向我诉说,其实心底还是比较心酸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既然来到了我们学校,我们就要全心全意培养他们,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所以按照惯例,教导处和工会要举行师徒结对仪式。仪式中有一个环节,需要我讲话。
本来在28日举行的新教师培训中我就要跟大家交流的,但是因为那天会议冲突,我没能参加新教师培训。于是我决定利用这次的师徒结对跟大家好好聊聊。
对师傅的嘱托无外乎是认真传帮带,让徒弟尽快成熟起来。对徒弟,也就是新老师,我特别想强调,要真心诚意向师傅学习。因为前几年,教导处就曾经反馈给我,说现在的新教师挺有个性的。开学第二周要进行行政听课,提前一周通知下发到他们手里,让他们积极准备,也让他们一定要主动向师傅请教,邀请师傅去听试上课。但是有的师傅催了一次又一次,就是不见徒弟有行动,有的甚至第二天就要被听课了,前一天晚上还在备课。等到我们听课发现问题很多,才知道师徒之间根本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出现这样的局面,师傅肯定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但是师傅说自己确实催过,但徒弟没有回应。毕竟是同事,也不好意思死拉硬逼。对于师傅的难处,我们是理解的。我们也清楚问题最大的应该是徒弟。这些新老师刚从大学门出来,过惯了松散的生活,被人逼着前行的机会也不是太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一下子转变了角色,既要管好学生,还要发展好自己,可能会有点措手不及,当然更大的因素还是没有成长的紧迫感,以为自己能像在大学或者在家里,即使不能好好完成任务,别人也不会拿他们怎么办。
新教师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很重视的,所以迅速找到这些老师,一是指出问题所在,二是明确今后的做法,尤其从师徒结对方面强调,一定要好好向师傅请教,请师傅进行引领。所以这次的师徒结对上,我就以接下去的行政听课为例,向新教师强调要用“三心”来向师傅请教,
一是真心。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就是希望借助师傅的力量,让徒弟尽快成长,徒弟真心诚意向师傅学习,才能学到真东西。接下去的行政听课,不会备课真心向师傅请教,备好课,真心请师傅指导,试上的时候,真心请师傅听课,上完后,真心请师傅指出意见。
二是要虚心。从有些方面,徒弟可能比师傅有优势,比如初学历,比如现代化手段,比如时代新潮流,但是在教育行业,师傅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徒弟必须虚心向他们学习。
第三是潜心,也就是要全身心投入,有真心,懂虚心,如果不肯潜心,那也是没用的,师傅有时候可能只能在方向上进行指引,有时候可能只是出了个主意,具体的落实还是要你自己去潜心研究。
另外我还想跟新老师讲讲礼仪问题,尤其是校园中见到同事的礼仪。之所以要讲这个话题,主要是平时在校园中看到一些陌生面孔,知道是新老师,但是往往会看到一些漠视的脸庞。不光是这一年,以前也出现过。也许这是小年轻的一些习惯,但是作为过来人,我觉得礼貌待人永远是不会错的,那也是一个必要的礼仪,更是一种基本的素质。当然,校园中那么多老师,别说新老师,就是到学校几年的老师,也不一定能叫得出名字,所以以微笑作为打招呼也也是一种礼貌的体现。我希望新老师从进入我们学校的开始,更要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更希望大家的微笑或者招呼能够变成我们望小一道温暖的风景。
我们学校,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我们师风纯,学风正,在区域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我希望新老师的到来,能为我们望小增添更多的活力,带来更多的创新力,更期待他们快速成长。
作为一名工作33年的老教师,面对他们,我总觉得就像面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发现问题我总是希望尽快纠正,看到他们的成长又觉得特别欣慰,所以教师节过后,我准备找每一位新教师好好聊聊,希望到时候能够与他们有更多的沟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