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一直都在
(2022-05-21 14:41:15)
电脑里敲完正文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已经是深夜。
肆虐的新冠病毒,让学生和老师们在家里上起了网课,至于哪天能够复课,谁也不知道。好在,我们的学生和老师们能够在云端相会,依然能够在云端做各种游戏,依然能够在云端观看望小的春天,依然能够在云端参观孩子们心心念念的望星园……
这么多的“依然”,让我的学生和老师们不寂寞,让这个春天不寂寞。
这个春天,我和学生和老师们说得较多的是:希望一直都在。
所谓希望,很多时候是并不存在的,甚至有人说:别去谈希望,因为你触摸不到;不如走好脚下,美好自然到来。想想还真有道理,哪个希望不是从世相的夹缝中生长出来的?
包括语文教学。虽然在这个领域获得了些许荣誉,但曾经的我还是会悲观萦怀。我知道我悲观的是什么,但是我不知道走向美好的路在哪里?当新的统编语文教材走进校园的时候,当《小猪的秘密》启发了我之后,我决定“走好脚下路”了。
很巧合的是,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朋友把他上的一首古诗的课堂实录给我看。那是一篇从揣摩作者的创作心理入手的课,且竟然从这个角度把我们通常教学中的字词句篇都能照顾到鉴赏到。让人叫好的是,课后留给学生的不再是零碎的内容,而是带有整体感的知识,更是继续创作的能力。
是的,朋友是个文学爱好者,他也发表过不少诗歌、散文、小说之类的文章。他告诉我说,这或许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和效果的路之一。当然,他是中学老师,面临太多的考试压力,可以偶尔尝试,但绝对不敢大面积去实践。
我似乎可以……
所以,我做了。
在做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文字的美好,感觉到文学的美好,感觉到作者创作文章时的匠心,感觉到一个好的文章架构本身就是艺术品。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实践下来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这一下子就点燃了我的希望。
这世间,哪有真正的绝望,只要你立足脚下做了,希望就一直都在。
我知道写完这个后记的时候,一定是凌晨一点后了。我还知道,在我书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外面的世界依然病毒肆虐。在吉林,在上海,当然也在我的家乡苏州,一定有更多的白衣天使正战斗在抗疫的第一线,没有休息。
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战胜疫情的希望一直都在。
所以,这本书的后记里,我要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说声——
感谢!
你们在,希望就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