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天性,言传身教最重要
(2022-05-06 03:32:01)上午在家带宝宝,,早饭过后,和宝宝在房间玩耍,过了一段时间,按照惯例需要给宝宝喝点温开水。宝宝还小,不放心他一人在房间,于是抱着宝宝来到了客厅。找到水壶,加入温水,拧好盖子,又抱着宝宝回到房间。宝宝抱着水壶开始大口大口喝水,我也安心坐在旁边休息。喝了一会儿,宝宝把水壶放下了。坐在旁边的我感觉脚边湿湿的,仔细一看,水是从水壶中流出来的。原来宝宝的水壶没放稳,横倒在地板上,而我刚才由于抱着宝宝拧水壶的盖子也没拧紧。
地板上一大摊水,我习惯性地“啊啊”地叫了起来,并且略显慌张在周边找可以擦水的东西。宝宝也发现了地板上的水,他竟然也发出了“啊啊”的叫声,而且语音语调和我一模一样,只不过他是一个婴儿版的声音。我还没及时找到擦水的东西,宝宝却站了起来,然后摇摇摆摆地往外走。不到十四个月的宝宝走路还不是特别稳,我以为宝宝被我的“啊啊”声吓到了,不想待在房间里了,所以也赶紧站起来,跟在宝宝的身后,不管宝宝是否听得懂我的说话,连声说:“宝宝,没关系,奶奶把水擦干净就可以了,别害怕!”宝宝还是继续往前走,来到客厅,在电视柜前停下了,眼睛停在了柜面上的纸巾盒,并且伸手从里边抽出了一张,然后又摇摇晃晃地往回走。我有点惊讶,那么小的宝宝,竟然会想到拿餐巾纸擦地板上的水。难道他已经那么懂事了?顾不上多想,我也赶紧跟着宝宝回到房间。果然,宝宝拿着纸巾回到房间后开始擦起来,可是薄薄的纸巾没办法擦干净地板上的水。我一边夸奖“宝宝真聪明!”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纸巾太少了,擦不干水。”宝宝也发现了,他把已经被水浸烂的纸巾扔在一边,又蹒跚着往外走。我以为宝宝是去继续拿纸巾的,没想到他走到电视柜旁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径直向阳台走去。我笑了,毕竟是那么一点点大的孩子,刚才拿纸巾擦水只是一种偶然行为而已。平时他最喜欢到阳台上玩,看来他对擦水不感兴趣了,要到阳台玩了。我也顾不上擦地板上的水了,因为我得时刻看着他。
没想到宝宝到阳台后随手拿起了放在晾衣架下面的一块毛巾,然后又着急慌忙地往房间走。天哪,这孩子竟然是想用毛巾去擦水。回到房间后,宝宝真的用毛巾把水擦干了。不管宝宝能否听懂,我使劲夸奖宝宝。
真的太惊喜了,在我们认为一个真的什么都还不懂的一岁多一点的小宝宝,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我兴奋地和家人分享着自己的发现。
难道宝宝真的这么懂事吗?我想不大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宝宝在模仿我的做法。平时遇到有水渍什么的,我经常随手从那里抽出纸巾擦。还有平时厨房间、卫生间地面上有比较多的水渍时,我也会去拿那块毛巾擦。
宝宝是在模仿我,但是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就会模仿了呢?我太好奇了,于是赶紧在百度上查找,还真找到了相关的内容。原来,宝宝虽小,但是他具有镜像神经元,顾名思义就是像镜子一样的神经元,因为这些神经元的存在,即使是刚刚出生仅几分钟的婴儿在看到人伸出舌头的时,也可能会做出同样的动作。由于镜像神经元的存在,宝宝尽管不太懂水是需要用餐巾纸或者毛巾去擦的,但是他看见我经常这样做,所以他才会模仿我。百度上还讲到三岁前的孩子,很难判断事情的对与错,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来自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模仿本能。而且有趣的是,镜像神经元好像只有人来触发,普通物品、书籍等不太具有人类特质的事物,是不太可能激活镜像神经元的。
原本以为宝宝懂事后,别人的行为才会影响他,没想到从出生以来,宝宝就会受到别人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还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之前,父母做什么,孩子学什么,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多么重要。看来今后我们更加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了,因为宝宝从一出生就开始模仿,我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宝宝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