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13:针灸非儿戏,谨上几则误案以示警戒-针刺肩井穴导致气胸的分析与处理
(2020-04-13 06:03:18)
标签:
健康 |
患者女性,65岁,因“颈肩疼痛伴活动受限3天余”来我院门诊,门诊以“颈椎病”收入院。入院后颈肩部穴位针术刺治疗(双侧风池、颈夹脊、定喘及肩井穴),术后火罐拔罐(大椎、肩井穴及膀胱经)。第10次针刺拔罐时患者出现右上胸部疼痛不适,咳嗽后症状加重,未见明显呼吸急促困难。查体示:T:36.2,P:80次/min,R:20次/min,BP:145/76mmHg,右上肺部呼吸音消失,未见明显干湿啰音。查胸部X光片示:气胸(右上肺收缩约20%)。予以预防肺部感染及镇咳等对症支持治疗,3天后胸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但咳嗽时仍有疼痛。一周后复查胸部平片示右肺收缩约5%,临床症状消失。继续治疗10天后痊愈出院。
针刺所致气胸,一般裂口较小,如果肺组织弹性好,裂口很快闭合,因此漏气量较少,经过休息,或抽气加休息,绝大部分可愈合,如果操作中由于患者突然剧烈咳嗽划伤肺而致裂口较大时,或肺组织病变较广泛,弹性差,裂口难以闭合,则需行胸腔插管闭式引流。
针刺并发气胸绝大部分发生于当时,但也有个别病例气胸发生于24小时后因此需注意术后及24小时后常规胸部X线检查,以防漏诊。
讨论:对于肩井穴的针刺方法,主要有直刺、斜刺和平刺,具体如下:
(1)穴位定位一定要准确。如果太靠内侧,针尖可刺中肺尖,引起气胸。
(2)直刺宜0.5-0.8寸。中等胖瘦之人向下直刺控制在39.17mm之内是较安全的深度。该安全深度是危险深度×70%而求得(55.96mm是平均的危险深度),如果是瘦人和小儿则危险深度还要小,针刺更要注意。也有人认为直刺进针深度以不超过2.5cm为佳。遇肥壮者可稍深,瘦弱者宜稍浅,其进针深度以不超过1.5cm较为安全。此时,针尖适位于斜方肌与前锯肌之间。在此深度留针易得气。
(3)不可向内侧斜刺,也不可深刺,否则针尖可经第一肋内侧或第一肋间隙后,刺中肺。肺尖为肺的上端部,高出锁骨内侧三分之一段上方2-3cm,故向内侧斜刺极易刺中肺尖。
(4)斜刺以向后下斜刺(即刺向冈上窝肌层)最为安全。以进针方向与进针处皮肤所成的角度小于67.5±10.0°向后下方斜刺进针时,针尖下方有肩胛骨阻挡,较为安全,且此行针方向恰与副神经及颈横动、静脉走行方向一致。
(5)平刺以针尖向外进针,针身与脊柱纵轴垂直,在斜方肌内留针,既安全又容易得气。
(6)在留针过程中,病人不得随意改变体位,以免针体在肌肉的牵拉收缩下随之活动而伤及肺脏。重视观察针刺针该穴的病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其在诊室内休息15至30分钟才走,以便及时发现各种不适情况,从而及时作出处理。
------------------------------------------------
肩井刺伤肺尖较常见,但事实上不要越过锁骨,不要靠锁骨外缘周围刺入,以靠肩胛骨岗上窝处刺入。
------------------------------------------------
肩井刺伤肺尖较常见,但事实上不要越过锁骨,不要靠锁骨外缘周围刺入,以靠肩胛骨岗上窝处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