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巧克力,大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瑞士、比利时等,当然还有来自意大利的费列罗。瑞士巧克力在国内被炒的有些名过其实了,它们的名气远远大于口感。其实在意大利,几乎没有人会想的起费列罗。在意大利本土,莫迪卡才是人们心中的巧克力圣地。
16世纪时,西西里在西班牙人的统治下,西班牙人从墨西哥印第安人那里(阿兹特克地区)学到了最原始的巧克力制作方法,这种制作方法由莫迪卡人继承了下来,一直至今。莫迪卡也成了全世界唯一将古法巧克力制作工艺完整保存下来并且持续规模生产的地方。这种巧克力的制造采用“冷处理”的办法,避免了现代巧克力生产的“精炼”环节。
具体做法是:将可可均匀碾压后,放入一个叫“Metate”的弯曲石头容器内,将容器里的碎可可缓慢加热,加入糖、肉桂及香草,使其味道饱满。莫迪卡人将混合的原浆置于40度左右的热源上缓慢加热,使得巧克力融化却不损坏糖精。也就是说,真正的莫迪卡巧克力并没有丝滑细腻的口感,反之它们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甚至还能看到糖的残留颗粒。但却完整保留了可可的浓郁香气。
Metate
巧克力里面,还能看见凝固的糖


现代巧克力的制作方法中,“精炼”是最重要的一环,它将可可原浆放入大型的专业容器内搅拌,使可可颗粒逐渐细化。因此,也就是我们在广告宣传中常听到的“丝般柔滑”的口感。
但这样的巧克力,除了甜和腻,没有太多的区别了。
莫迪卡人说,我们应该记住巧克力最原始的模样。
我还在网上找到了一段CCTV4播出过的1分多钟的视频,就提到了意大利这种古老的巧克力,节目中管它叫“玻璃巧克力”。顾名思义,这种巧克力硬邦邦的,内部的糖分如同玻璃结晶一般。
莫迪卡巧克力颜色深黑,夹杂着不均匀的棕色,粗糙,不仅仅有粗糖颗粒,还伴随着浓郁的可可香。如果是最传统的那种莫迪卡巧克力,大多会有肉桂或者香草的味道,甚至还有辣椒口味的。如今的莫迪卡巧克力尽管制作工艺仍然坚持着传统的手法,但口味还是经过了改良,变得越来越丰富:咖啡、柑橘、茴香、豆角,也有杏仁、薄荷、开心果等。
在莫迪卡下城区,有一家百年老店,名为Antica Dolceria
Bonajuto,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现在还是家族经营。19世纪,当牛奶巧克力已经风靡欧洲的时候,他家仍然坚持传统的莫迪卡阿兹特克巧克力。如今柜台上当然也摆出了各种口味的巧克力。据说在莫迪卡,有的店还会有生姜味道的巧克力(绝对是黑暗料理!)
不仅仅是这一家百年老店,在莫迪卡上下城区,有不少出售巧克力的商铺。每年的12月,这里还有专门的巧克力节。在莫迪卡,巧克力就和面包一样,是生活必需品



莫迪卡人提到巧克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不仅仅认为那是巧克力应有的味道,甚至认为那是巧克力应有的气质。
正如诺托谷地的这一串“珍珠项链”中的城镇,毫不在意外界高度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依然甘于平静,男耕女织,日复一日,安居乐业。中午要午休,天不黑就关门歇业,三三两两的走上街头寒暄,丝毫不在意挣到的银子是否足够撑到下个月。他们生活的极为简单,是观念与需求上的简单,精神与物质上的简单。在面对陈旧简陋的城市建筑,仍然拥有一份满足感。这些巴洛克风格的小镇上,随处可见精致的阳台,有很多可以看出来已经是年久失修了,这些都是在大地震后重建家园时修筑的,但如今的西西里人仍然会在阳台上摆满花草,布置得五彩缤纷。他们的生活理念与价值观,也许是高速发展的中国无法想象和接受的。
如同莫迪卡的巧克力一样,这里的生活,也坚持着最初的模样。
当然,也终究会有许多年轻人扛不住外界的诱惑,因此,西西里也是欧洲最大的移民输出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