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戛纳,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的是:碧海蓝天、沙滩椰林、海滨大道边停靠的顶级跑车、港口里停泊的私家游艇、星光大道上款款而行的俊男美女,娱记们咔咔作响的快门和不断闪烁的镁光灯……这座只有7万人口的海滨小城,因每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而闻名于世,金棕榈奖也被看作是电影界最高级别的荣誉。

戛纳位于尼斯以西25公里,相比起尼斯来,戛纳的城市景色就要逊色一些,且酒店的价格贵的让人咋舌,因此来戛纳,大多都是从尼斯出发,当天往返。
公交大巴:200路,1.5欧/人,大约20-30分钟一班,从尼斯长途汽车站(Gare
routiere)上车,到戛纳约2个小时(有时候也会因堵车而时间更长)。
火车:车行时间约30-40分钟,大约20-30分钟一班,6.6欧,不需提前订票,当天在火车站自助售票机上买票即可。
我很少看电影,所以所谓的“戛纳电影节”以及“影节宫”对我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我更不会像影迷们那样去找寻星光大道上明星们的手印(主要是我确实不认识)。但对于戛纳,我却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上山下海”的计划,在蔚蓝海岸地区,她可以称得上是我此次旅行的一个“重镇”了。于是,我来到蔚蓝海岸边的第二天就准备前往戛纳。
10月2日一早从尼斯出发,我几乎没有太犹豫就选择了火车,一是因为就住在火车站旁边坐火车方便,二是200路公交车站不在火车站旁边,三是时间上能节约不少(我去戛纳还有个给自己的“八卦”任务呢),也就不差这几欧元了。
尼斯到底是旅游胜地,都已经是10月初了,火车站大厅里仍然摩肩接踵,可以想象到7、8月的旅游旺季这里会是怎样的一番繁荣景象。

直接到火车站的information中心拿了列车时刻表,原本想直接完全自助一下,在火车站的蓝色自助售票机上买票就行了,可是没想到法国的自助售票机比较坑人,不接受纸币,不接受国外的信用卡(无论是磁条卡还是芯片卡都不能用),只能接受欧元硬币和法国的信用卡。但我平时又懒得背太多硬币出门,看到人工售票柜台前排起的长长的队伍,我只能选择求助于前一个在自助售票机上买票的人,让她先帮我买票,然后我再给她纸币(之后几次买票也都是这样操作的)。
人工售票柜台前排队的人们(有些地方在人工柜台买票要加手续费,因此仍然推荐在自助售票机购票)

蓝色自助售票机,购买TER车票

顺利买到票准备上车,虽然是TER慢车,但硬件也相当不错,干净而舒适,火车一路几乎都是沿海岸线行驶,可以坐在上层车厢更好欣赏风景。




大约半小时之后,抵达戛纳火车站。出火车站伊始,看到普通平常的街道和房屋,很难将这里和那个星光熠熠的戛纳联系到一起,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下错了站,

地面上还有棕榈的图案。

戛纳也很小,从火车站走到海边也不过十来分钟的路程,穿过交叉纵横的街道,眼前出现一条宽阔的棕榈树海滨大道,间或有豪车呼啸而过,空气中隐约还能闻到海水的气息。我知道,戛纳的海滩就要到了。

穿过这条海滨大道,海滩便出现在眼前。不同于尼斯的是,这里的海滩是细沙,更适合躺在海滩上晒太阳,而尼斯是鹅卵石滩。不过,沙滩的缺点就是这里的海水要比尼斯浑浊些。


不过我没带比基尼来戛纳,所以也只能在海边晒晒太阳看看风景了。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戛纳:她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滩和终年的阳光,白色的房屋,蓝色的大海,一排排高大翠绿的棕榈树构成一派迷人的地中海风光。
是不是迷人的风光我没觉出来,不过,我就在海边得瑟了十来分钟的功夫,我的脖子就晒的不是当初那色儿了……天生的一晒就黑,涂什么防晒都不太管用。


既然不能下水游泳,就只能在海边闲逛。其实那个在电影节期间众星云集的“影节宫”就在海边上,而且非电影节期间,几乎没有人会去理会它,它显得是那么的不起眼,不起眼到一不留神就能走过了。
影节宫旁边,供游客拍照的明星模板,所有人都能把脸放到那个洞里拍照,而且免费。

海边就是戛纳的information中心,在这里可以咨询所有旅行的事宜,并且拿到免费地图。information中心前面就有一段路镶嵌有明星们的手印,左边那个白衬衫老头就正在低头看。

法国人浪漫且重视细节,连路边的栏杆上也有棕榈的标志,时刻提示你这是在戛纳。

这就是影节宫了,是的,真的就是这里,确实很不起眼。


星光大道上明星们的手印。

影节宫旁边的电影院。

戛纳街景。

来到戛纳才发现,与蔚蓝海岸边其他地区的闲适安静不同,这里更像一个社交不断的城市,如同南法地区一朵蓝色的“交际花”,精巧、典雅、迷人。也许,这也正是电影节选择了她的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