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2012-12-16 18:05:43)
标签:

意大利

威尼斯

旅行

面具

狂欢节

分类: 一意孤行-2012

每年2月,威尼斯都有一场盛大的嘉年华——威尼斯狂欢节。狂欢节上,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国籍,大多都戴上假面,披上斗篷,和贡多拉一起,穿梭于威尼斯的水巷之间。似乎这是一场永不散场的夜宴,不知那金碧辉煌的面具后,隐藏的是怎样的一张面庞。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面具文化,威尼斯也不例外。只有在这里,面具是融入生活的。在威尼斯,面具被称为Bauta(音“包塔”)。

       威尼斯从何时开始的面具传统不得而知,但可以查证的有关威尼斯面具最古老的文件始自于公元1268年。从一年中的10月5日到来年的6月10日,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不论工作生活,不论男女老幼,只要外出,必定戴上面具,披上华丽的斗篷。久而久之,面具竟然成为坏人逃避的工具,严重影响了威尼斯人正常的生活。1268年5月2日,威尼斯官方宣布了关于禁止穿戴面具的官方文件。之后的数十年内,禁令逐步扩大。1608年8月13日,政府不得不再次颁布法令:每一个公民、贵族和外国人,除非特定节日,不得穿戴假面或口罩。

       尽管如此,面具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到了每一个威尼斯人的血液中,融入了威尼斯的每一条水巷之中,岂是一道禁令就能取消的?直到公元1603年,威尼斯人还在和这条禁令做抗争,面具仍然横行于威尼斯。

       威尼斯共和国没落后,似乎是当地人一时间不能接受从巅峰坠入谷底的事实,依靠面具麻木自己的生活。戴上它可以不顾忌社会地位,不顾忌金钱财富,甚至不顾忌男人女人……于是,面具文化在18世纪的威尼斯达到了巅峰。

       18世纪末(1797年),拿破仑的部队南下攻破威尼斯共和国。在丧钟声中,面具狂欢节与威尼斯一并没落,从此,威尼斯的面具文化和生活戛然而止。直到1978年,一群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在威尼斯开设了一家现代面具商店,如星星之火,消失了近两百年的面具一夜间回到了威尼斯的大街小巷。威尼斯狂欢节上的面具终又绽放她的色彩。

       每年2月末的威尼斯狂欢节(Venetian Carnival),与巴西里约狂欢节,法国尼斯狂欢节并称为“世界三大狂欢节”。近30年来,威尼斯狂欢节已逐渐演变成城市旅游的推广表演,早已没有了她当年的壮丽场面。但宏大的派对场面,精致的面具,华丽的服饰,尽情的狂欢,还有必不可少的美食美酒……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数十万游客来说,面对威尼斯华丽的背影,在春寒料峭的威尼斯大运河尽头欣赏璀璨的焰火,仍然是终生难忘的回忆。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不同的树叶一样,在威尼斯也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面具。纵使曾经不可一世的威尼斯帝国早已没落,在今天威尼斯的大街小巷,仍然能看见一家又一家的威尼斯面具店或是露天摊位,挂满了密密麻麻,五彩缤纷的面具。

       无论多么华丽的面具,都为手工而作,制作过程仍离不开“构图、铸模、模制、着色”这四个步骤,传统的威尼斯面具,均用纸、粘土、石膏、胶水为基本材料制作而成。最难的步骤是铸模:工匠在纸上勾画出面相后开始铸模,分为阴阳两层,阳模的主要成分是粘土,按照图纸雕刻成型风干,阴模的主要成分是石膏,先在已经干燥的阳模上第一次浇灌,微干后再用石膏第二次灌注,用麻布与石膏混合增加硬度。石膏硬化后,取出阳模,对阴模石膏喷水后再次风干,完全干燥后再使用这个模子正式制作面具。用特制的纸张经过浆状处理后加入添加剂模制,烘烤,纸浆凝固后假面慢慢成形,再使用凡士林、脱模剂等使其与阴模分离、冷却,一个原始的素色半成品假面便完成了。工匠们再用一切可以想到的华丽饰品为面具做装饰,用任何可以调配出的色彩一笔笔地勾画出五官,一个完美的面具便大功告成了。

       怪不得有人说意大利是欧洲的中国,也怪不得当年马可波罗会千里迢迢来中国朝圣,这威尼斯的手工面具制作,也颇有几分我国景泰蓝工艺制作的繁杂。

       纯手工制作的唯一缺点就是——真正产自威尼斯本地的面具,价格不菲。

       但到了威尼斯这里,就会发现,威尼斯面具价格悬殊极多,从几欧元到几百欧元不等,但是,有一条是众所周知的,100欧元以下的威尼斯面具,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对,温州或者义乌。

       也许是因为被威尼斯的水乡风情所吸引,也许是向往嘉年华的宏大场面,也许是被那花花绿绿的面具所吸引,我竟如此钟情于威尼斯的面具,在抵达威尼斯之前,就想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买一个带回来。

       无论是主岛火车站附近,还是圣马可广场码头前,随处可见这样的摊位。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大街小巷更是各种面具商店,甚至有的是“前店后厂”。

       穿梭于琳琅满目的商店中,我一时兴起,举着相机便一通狂拍。但是,有些高档面具的商店,是不允许拍照的,墙上有提示,即使是一般低价的面具,拍照时候也最好征得店家的同意。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这样大型夸张的面具叫做Jester,和中世纪小丑的脸谱相似,头饰上都装饰有精致的金色丝线,并且头冠和脖颈处都是可以任意伸缩折叠的,不会因挤压而损坏。据说,这种脸谱起源于意大利,风靡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法国等地,传说最原始的来自于欧洲某部落。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甚至还有异形的面具。

       喵~~~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这两个不同于那些用彩色颜料或是金粉描绘的,花纹像是直接铸模而成的。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还有一些小型的面具,只用来装饰。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这个……双头人才能戴么?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威尼斯的玻璃工艺同样也名声在外,这橱窗里用玻璃制的面具,便将这两种文化天衣无缝地结合到了一起。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在商店里,我也拿起一个面具试了一下。
一意孤行(32)——面具后的灵魂

 

 

       殊不知这琳琅满目,花花绿绿的面具彻底迷了我的眼,看上这个紫色的,却又觉得那个金色的好;看上这个树叶图案的,却又觉得那个头戴羽毛的更加华丽。

       更又要考虑价格,一时竟不知道该不该买,该买哪个好了。

       一想我本来也不会花太多的钱买这个,对我来说,几欧元和几十欧元,买到的是一样的,反正都是来自于祖国制造,那索性就买个便宜的呗。最后花了4欧元买了个半张脸的面具。


       五彩缤纷的面具,为威尼斯这座城市添加了一抹亮色,更显出她的神秘。在狂欢节上,没有人知道多彩的面具下,掩藏的是怎样的一张面孔。

       也许,活在这世上的我们,不大多也都带着一张面具么?


       离开威尼斯的那天,我许下心愿:如若还有机会,第三次来威尼斯,一定安排在2月,参加一场那宏大的假面狂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