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棉花

(2011-01-15 16:03:42)
标签:

棉花

吉贝

文化

分类: 花园

棉花

[清]陈淏之《花镜》卷六花草类考

棉花:

    棉花一名吉贝,叶如槿,秋开黄花,似秋葵而小,植之者干不贵高而多繁,结实三棱,青皮尖顶,累累如小桃,熟则实裂,中有白棉,棉中有黑子,亦偶有紫棉者。性喜高坑,地以白沙土为上。未种时先耕三遍,至谷雨时下种。先将子用水浸片时漉起,以灰拌匀,每穴种五六粒。肥须用粪麻饼,待苗出时,将太密者芟去,止留肥者二三。苗成长后,不时摘头,使不上长,则花多而绵广。至于锄草须勤。白露后收棉,以天晴为幸。子可打油,叶堪饲牛。

 

注释:

    系锦葵科一年生草本,原产印度,我国栽培极古。通称草棉,名见《农桑辑要》。南方各省早在六世纪初已开始引种,当宋元初(十五世纪)又多方传入,逐渐发展到长江流域,从而遍及全国,成为纺织工业主要原料。植株在开花结蒴以及吐絮时期,足供观赏,尤其吐絮期间,一望无际棉雪缤纷,丰收在望,不特心情快慰,举国亦同心欢庆。

 

蓝紫按:

    通常说的棉花,是棉开花结实吐絮而成的纤维。很少人见过开花的棉花。棉花是锦葵科,花和木槿甚为相似。除白花之外,还有黄红粉等色。

    吉贝:

    (1).梵语或马来语的译音。古时兼指棉花和木棉。自我国中原地区广泛栽培和利用棉花后,古籍记载中的吉贝,实多指草棉,但仍常将棉花与木棉科的木棉树相混淆。《梁书·诸夷传·林邑国》:“吉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洁白与紵布不殊。”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木棉》:“木绵有二种,似木者名古贝,似草者名古终。或作吉贝者,乃古贝之讹也。”

    (2).指棉布。宋方勺 《泊宅编》卷三:“ 闽广多种木绵,树高七八尺,叶如柞,结实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开,露白绵茸然。土人摘取去壳,以铁杖桿尽黑子,徐以小弓弹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棉布传入中国很早,南北朝时从南洋诸国输入,称为吉贝,白迭。”

    “棉”字从木,最早是说的木棉树,而非现在的锦葵科的棉花。古时中国用木棉的絮状物织布,其他的原料还有麻与葛,贵族穿丝织品,绞丝旁的“绵”,是指粗丝纺的絮绵。《牡丹亭》里开篇,杜丽娘和春香在闺中“打绵”,则是指“捻线”。劳动人民穿棉布是很后来的事情。

    《说文解字注》注释:“绵,帛之所系也,系取细丝,而积细丝可以成帛(布)。”宋代陈彭年《广韵》记述,丝之“精曰绵,粗曰絮”。“絮”即粗丝绵,可用充当绵衣被褥的絮料。所以《急就篇》这样归类:“绛缇蛙纳丝絮绵。”明代大学士丘浚《大学衍义补》说:“自古中国布缕之徵,惟丝枲二者而已。”是说我国古代用的布和线,都是取自丝和麻。《诸番杂志》记述,“不自本土所产,不能足用”。《农政全书》说:“此种出南番……南番人不蚕而绵,不麻而布。”
    中学时我们都学过黄道婆的故事,说她年青时流落到海南岛,从当地黎族人那里学到了纺织技术,回到吴地后,把这种技术教给大家,推动了当地持续几百年的“棉花革命”,才有了后世堪与“苏湖熟,天下足”的稻米媲美的“衣被天下”的棉布生产。

    我在当年写《离魂》时,曾查过一些资料,后来写进了书里:

    “其时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以生丝、丝绸、棉布、茶叶为主。有名的“紫花布”(用紫色棉花纺织成紫色棉布)流行于19世纪法国市民中间,并且在雨果的小说中有所反映,被称为“The Modem Library”。生丝在1890年以后的几年中,年输出量达10万担上下。而Nankeen(南京棉布),畅销于海内外,号称“衣被天下”。嘉定、太仓、上海境内的农田三分种稻,七分种棉。嘉定一带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甚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都有。”

    明万历二年嘉定城修的西门外高义桥上有副楹联:“西成万户稻梁入,东望千艘吉贝来”。西边的稻米成熟了,东边运棉花的船也开来了。

    之所以远离中原与江南的海南岛会有比这两个经济发达地区更有先进的棉布纺织工艺,是因为棉花始终都是外来植物,虽然在六世纪已经引入中原,仍未大面积种植。而作为原产地的印度,种植与纺织印染工艺要远远高出于中国,棉花从印度传播引入进口,首先进入的是海南岛。至今海南岛的“黎锦”仍然美丽无匹。黎锦用木棉或草棉的纤维作纬线,苎麻纤维作经线,天然植物颜色作材料,织出的特色花棉布,就叫黎锦。因木棉或草棉都叫“吉贝”,因此黎锦也叫吉贝。

    从植物学上来说,吉贝是木棉。木棉科木棉属,高大乔木,别名美洲木棉、爪哇木棉,英文叫做silk-cotton tree,拉丁学名为Ceiba pentandra。但在中国,因先有木棉后有草棉,即使到清朝,“吉贝”仍是指的草棉。在近代到现代,棉花才是指的草棉,少数提到“吉贝”的,则是指的木棉。上面说的“黎锦”,纬线大多采用木棉纤维,至今仍叫吉贝。

    清朝马苏臣有一诗《题棉花》诗: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个季节不是棉花开放的季节,但我在整理照片时看到09年拍的棉花的花和棉花的棉,便把这个了不起的植物拿出来一写。

 

棉花花苞:
棉花
白花棉花:
棉花
棉花乃锦葵科,花与木槿相似:
棉花
红花棉花:
棉花

花谢之后,结实如桃,称为“棉铃”:

棉花
棉铃吐絮:
棉花

衣被天下之棉絮:
棉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