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厨艺糖桂花藕粉 |
分类: 厨房 |
净扫庭阶衬落英,西风吹恨入蓬瀛。
人从紫麝囊中过,马踏黄金屑上行。
眠醉不须铺锦褥,研香还解作珠缨。
宫娥未许填沟壑,收拾流苏浸玉罂。——宋"华岳《落英》
申城这两天就像是浸在桂花蜜里,香得人七荤八素。走到哪里都是一阵阵的桂花香,抬眼一看,一树树的金粟银珠在油绿的树叶里闪烁。香气馥郁,如醺如蒸。
桂花为木樨科木樨属长绿乔木,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金桂花深黄色,银桂花黄白色,丹桂花橙色或橘红色,香味较淡,四季桂花色作柠檬黄或淡黄色,植株较矮而分枝多,一年中能多次开花,但花的香味更淡。那做苹果派、肉桂卷要用到的香料肉桂粉是用肉桂树皮磨的、冠军和诗人们头上戴的桂冠是用月桂叶编的。肉桂和月桂,虽然都带了个桂名,却是樟科的,不是木樨科。
写桂花最好的诗,莫过于“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二句,诗中并无有过多的修饰,平白的词语,飘缈的风韵,用一个“月中落”说它是仙家之物,再用一个“云外飘”说它的香气隽永。桂花的香气真的是汹涌浓烈,又风流蕴藉。那么小的花朵,却能散发出那么浓的香,唯有惊叹。
桂花开得这么好,任它开谢凋萎、零落成泥,风流恰被雨打风吹去,总有些心痛舍不得,不如采摘下来,以糖为友,还可保存花香,暂留颜色,在藕粉和酒酿圆子里重新颠倒众生。看华岳的这首《落英》诗,他们早就在采摘桂花做蜜饯了,“人从紫麝囊中过,马踏黄金屑上行。”这一联,分明指的是桂花。除了桂花,谁敢夸口有“紫麝囊”的香气和“黄金屑”的颜色。
做糖桂花十分简单,采第二天开放的干净桂花——第一天香气尚淡,后两天花香已散,而一朵桂花只开四天——仔细摘下花梗,不用清洗,用糖层层蜜制,一层桂花一层糖,压紧压实,尽量压出空气,这样才不会变黑变老。有的人在糖里再加点盐,也是可以的。
有一年夏天,还是八月底,我和几个朋友去一处风景区玩,晚上就住在景区里面,清晨被鸟鸣唱和吵醒,便起来在景区里漫步,有人忽然说闻到了藕粉的味道。大家一起笑她,说她是肚子饿了,想吃藕粉。但走走停停,确实有阵阵藕粉的香味在诱人,我们都说景区里肯定有早点卖,找到早点摊就有了。一圈走下来,所有的小摊小店都没开张,但藕粉的香味还在撩人,我忽然发现是景区里的桂花树开花了,那淡淡的香味正是桂花的香味。八月底开的是四季桂,香淡花小,躲在景区浓密的树丛中,不引人注目,只有风过处不时幽幽地飘过一阵暗香,让人误会成了藕粉。
藕粉和桂花,几乎是像翡和翠、鸳和鸯一样,总是在一起,牢不可分。没了那几朵糖桂花,藕粉只是淡而无味的面糊糊,令人直疑为是婴儿食品。糖桂花就是藕粉的点睛之笔,无限风韵都在它身上。在西湖游玩,平湖秋月和柳浪闻莺等景点都有茶社可供休息,里面就有卖西湖藕粉的。滚开水一冲,雪白的藕粉就成了半透明的凝胶状,再加一勺糖桂花,香气被热气一蒸,捧在手上热乎乎、香喷喷。拣个座头坐下,休息一下环湖走了一圈的双脚,喝半碗桂花藕粉,垫垫饥,暖暖胃,轻滑软香,整个人都轻松了。再放眼看保俶塔秀,小孤山幽,三潭玲珑,六桥烟柳,慨叹天堂之名不虚矣。游西湖不吃西湖藕粉,藕粉上没有糖桂花,天堂就缺少了点东西。
藕粉和西湖的关系,如同龙井和杭州的关系。而糖桂花和藕粉,也是一样的亲密。有了糖桂花,杭州产的藕粉才可在盒子上印上“西湖藕粉”的字样,才可发思古之幽情,吟诵柳三郎的名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相伴相依着,从唐宋一直延续至今。才可坐在茶室里,吃着桂花藕粉,跟孩子讲金主完颜亮提兵南下,立马吴山,就是为了看一眼柳永词里的繁华钱塘,并教给他念一首后人的兴衰之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谁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藕粉是荷花的清魂,糖桂是桂子的精魄。二者相逢,那就是金风玉露,胜却无数。除了藕粉上加糖桂花,其它如酒酿圆子,醪糟鸡蛋,糖水百合,蜜蒸莲子,甚至八宝饭上都可以淋上一两勺稀释了的桂花糖汁。在中华美食的甜点里,无处不可见糖桂花的芳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