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开一扇窗》序

(2013-03-18 11:35:17)
标签:

图书

游记

打开一扇窗

南大出版社

家庭教育

分类: 闲言碎语
                http://s12/bmiddle/55a778eegd82ab3a243fb&690

 

    她喜欢写东西,每天都写;

    她把写过的东西陆续打了出来,结果就有了几十万字;

    她把这几十万字的打印稿码在一个布匣里,晚上入睡前常常抱着它看自己写过的文字、想去过的地方。

    于是我说:这抱来抱去的多麻烦啊!去出本书吧!于是她把其中的游记部分挑了出来,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这是一个小女生的碎碎步和碎碎念。

    所谓碎碎步,是说她的足迹。她当然不是驴友,到过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即便与她的喜欢旅游的闺蜜同学相比,她也远不及人家独自上路的果敢和勇气。她的步履很碎,凡是没去过的地方她都想去;只要有时间能走出去,她就喜不自禁。她虽然也有周游世界的梦想,但迄今仍然很实际地将其定位在“梦想”的位置,却不断地用“碎步”来接近、来体验、来感悟梦想。所以她经常是有意无意地踏上了旅程,并不管前方是边陲、都市,还是渔港、乡村。在路上,似乎成了她最向往、最放松、最喜欢的状态。

    所谓碎碎念,是说她的想法。这些个想法是被旅途中的人物、事物,所见、所闻,历史、现状等等所激发的,其过程是让这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多了一些些身临其境的思考,其结果是让她逐渐形成了一些些自己的想法和视点,进而潜移默化为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的角度和观点。这些个东西有些与她所受到的学校教育相契合,有的则不那么契合、甚至完全相悖,而由此生成的矛盾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她想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打开一扇窗》的书名是她自己起的,这应该是旅行给她的感悟。在路上时,无论目的地多远,她是不会睡觉的。她喜欢看着车窗外急速后掠的景色,听着耳麦里自己挑选的音乐,让思绪与车轮一起飞驰。旅途的每一面视窗都是变化的、独特的、新鲜的,它对一个整天在教室中面壁的学生意味着什么,只有她自己感同身受。而对当下很多学生及其背后的家长来说,教育似乎就是教室,学生似乎只有一条路:考试;也只有一扇门:升学。其他的游戏之窗、实践之窗、情感之窗甚至心灵之窗,都是紧闭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开一扇窗,未必不是一个被扭曲的教育制度压抑着的学生的心灵的呼喊。

    重要的是,有多少人听到了这种呼喊?更重要的是:听到了以后,你怎么办?

    一开始,她是被我“推”出去的。小学时四处带着玩不论,一进初中,就力挺她参加了官方组织的澳大利亚游学之旅(当时差不多耗去我半年的工钱)。初二时候,她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性格叛逆和学科偏好,我“纠偏”未果,便不再强扭,但给了她三个建议:阅读。出行。外语。其中她做得最好的是第二项。从小学到大学,她身边有过不少优秀的、神一样的同学,她特别佩服他们、常常自愧弗如;可她的同学中也有不止一个人私下跟我说:好羡慕她的!她过得好快乐!

    回想起来,对她说的最多的两个词是:安全。快乐。离开家门总是说“注意安全”,日常交流总是说“你要快乐”。安全是底线,而快乐可以是一种状态、但更是一种心态或境界。有时候,你要活得快乐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所谓“痛并快乐着”,但这种代价的底线仍然是“安全”。有时候,你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或突然发现你一直追求的快乐并非你原先预想的快乐,那么你就应该终止自己,因为那样将导致不安全和不快乐的结果。这些话,是我跟她说的。这和鼓励她走万里路是配套的。

    对父母来说,不要把孩子们的出游和旅行看作是简单的“玩”。“玩”这个字眼在传统的教育评价语系里显得不那么正经,其实一场真正的旅行岂止是一个“玩”字所能概括?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倡导知行合一;今天我们希望孩子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又怎能仅仅限于书本和教习?山川古迹、风土人情,哪一点不可以开眼界、扩心胸、长见识、修性情?!

    我曾跟她说:有一种生活方式叫“游学”。一边游历、一边学习;去地球村里的不同学校读读书,也打打工、也挣挣奖学金;没准儿还遇见志同道合的,没准儿由旅伴而伴侣……

    她笑。不语。

    但是我知道,她的心会一直在路上,会一直去打开一扇扇的窗,会一直去欣赏、去体味、去赞美窗外的风景。

    我叫她“贝贝”,她是我的女儿。

                                                                  2012.12.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