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路线:室韦-哈乌尔-恩河-下护林-上护林-三河-拉布大林-黑山头-巴彦浩特-呼伦湖-满洲里)
在我的印象里,呼伦贝尔几乎就成了草原的代名词。尽管也去过坝上、去过赤峰、去过那拉提,领略过大大小小的草原风貌,可总觉得喜欢草原的人若没到过呼伦贝尔就像穆斯林没去过麦加一样。
从室韦那座俄罗斯样式的嘎丽娅木屋旅店醒来时,我清晰地嗅到了草原的气息--呼伦贝尔已经近在眼前。
行进在草原丘陵的怀抱里,有一种与大兴安岭完全不同的起伏:草原的起伏是柔软的,像母性均匀的呼吸;随着起伏的原野,可以清晰地看到天际美妙的曲线;蓝天如洗,偶尔有一片白云贴着远方草原的边缘缓缓飘过,像缠绕在姑娘颈项的纱巾;大片大片的牛羊浮动在绿色的草原上,与骏马一起,活画出草原独特的生命的风景。
由高山而入草原,视野豁然开朗:青青绿草,点点杂花。牧人们已经开始收割过冬的储备草,并且将割下的草料卷成一个个直径约
1米的圆柱形草卷,晒在草原上等待搬运。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星星点点地密布着这样的草卷,在阳光的投射和云彩的叠印下,变幻着光与影的天地大戏法,远远望去,像印象派大师的油画。
在蒙族歌手布仁巴雅尔雄浑的歌声里,呼伦贝尔大草原与额尔古纳河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支流,自17世纪后期起就一直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我们穿行草原的路线,也几乎与额尔古纳河平行,从右侧车窗不时可以看到它的灵光一现。越过它,可以清晰地看到俄罗斯那边的村落和建筑,以至于我的手机都收到了“欢迎您来俄罗斯旅游”的短信。
额尔古纳河有一条支流叫根河,它们和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等水系一起,孕育出亚洲最大也是保存最好的湿地—根河湿地。我们到达额尔古纳市时,拐向拉布大林镇,去拜访了这片神奇的湿地。
根河湿地保护区是一片占地12.6万公顷的三角洲,目前在山上建有大型观景台,可以拾级而上、登高眺望湿地的大部分面貌。从观景平台俯瞰,大大小小的河流蜿蜒,滩涂、林树、草丛、灌木间杂,显得生机勃勃。我不知道可不可以深入到湿地当中去游览,如果可以的话,那一定比远眺要精彩得多。带着一丝遗憾下山的时候,我选择了另一条完全是木栈道的路线,没想到这一路上又看到了很多上山时没看到的风景,红花、翠鸟、黄叶、白桦、黑果……算是对那一丝遗憾做了弥补。
过了黑山头口岸,穿越已经接近尾声。当我们在丘陵的高处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的城市满洲里时,司机建议去看看呼伦湖。
呼伦贝尔大草原得名于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湖又称达赉湖,是内蒙第一、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从这个意义上讲,呼伦湖和贝尔湖都应该算作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母亲湖了。可是,当我真切地站在它的身边时,我失望了。
肮脏。杂乱。恶臭扑鼻而来。湖的边缘是大片泛着黄绿色的腐殖物的烂泥,苍蝇横飞。一条极其简陋的步道伸向湖面,几个没有任何身份标志的妇人向走上这条简易栈道的游人收着钱。我以为走到前面空气和水质会好些,没想到在那上面走了很长一段,依然臭气熏天、无法前行。我不知道呼伦湖的其他水面会不会是这样,也许比湖边要好些,但是这种严重的污染显然已经严重地损伤了呼伦湖。
关于呼伦贝尔草原的环境评估报告称:自上世纪末以来,它每年的沙化面积超过1万公顷。回想起这次穿越,从山岭到草原,都是高高的天清清的水。可是越是接近城市,当塔吊、烟囱代替森林、草甸的时候,天幕就越是变得灰暗、浑浊。人类的工业化侵蚀着大自然的生态,人类将象自然一样死去还是象机器一样活着?
我无法进行可以找到上述答案的时空穿越。
我只能用自己的心和微薄的行动去爱已经受伤的大自然。

在草原和山岭的交汇处,林树稀疏了

风景线?

河水是草原的乳汁

层次分明的图案

悠闲的慢生活

天边有一棵大树,那是我心中的绿荫

活力草原

根河蜿蜒,孕育湿地之美

静静的河流宛如绸带

远眺根河

金黄是生命的谢幕

在此观景,心旷神怡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音符

穿越之路,如行画中

秋收冬藏

呼伦湖夕照

鸥鸟翩飞,湖水静默

呼伦湖小景

风力发电机

羊群像浮动的白云

远望东亚之窗--满洲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