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缺的苹果,完美的内核     (零距离读报)

(2011-10-06 23:45:53)
标签:

乔布斯

苹果

iphone

ipad

杂谈

分类: 零距离读报

 

 

今天,全世界都在悼念一个人苹果公司的开山宗师史蒂夫.乔布斯。仅仅在一两天之前,当全球各地的无数果粉翘首盼望苹果新产品发布会但只是失望地等到了iPhone4S的时候,还有人调侃说:乔布斯离开了是因为他实在不愿意看到这个半吊子iPhone。谁又能想到呢,今天,这个总是带给世界惊奇的人还是令人惊讶地永远地离开了,给全世界留下了一片唏嘘和感慨。

在乔布斯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标签,比如创新、财富、责任、执着,甚至是狂妄、自负、刻薄……在他做出杰出成就的互联网上、用他创造的科技产品去搜索、点击,关于他的资讯比沙漠中的沙粒还要多;我们身边有无数的人在使用苹果的产品,人们喜爱它的便捷、丰富和精妙,并且以拥有它和使用它来显示自己的新潮,但是恐怕不会有多少人总是想到在这些创新科技后面始终站着的那个人、以及在这个人令人炫目的光环背后的支撑着他羸弱肉体的精神和价值观,不会有多少人时时去感悟乔布斯的精神世界,如同他们时时在把玩苹果手机一样。

解读乔布斯,既复杂又简单,既容易也困难。作为芸芸众生里的平头百姓,似乎也没有必要时刻去追随一个领袖人物的精神境界。然而,无论是公卿王候还是走卒贩夫,精英也好草根也罢,都有着各自不可或缺的精神空间。也因此,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只要是人就都会遇到、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来探索一下逝者乔布斯呢?看看他能不能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一些些启迪。

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死亡和生命”。2005612号,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应邀作了一场演讲。在这场堪称经典的演讲里,已经在一年前被确诊患有癌症的乔布斯非常冷静地谈到了死亡:“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 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的心一起跳动。

几十年来,乔布斯奉行着一种“把今天作为你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的人生态度,所以他坚持认为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要让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引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行动。创造苹果的乔布斯如此认识死亡和生命,可是在今天却有疯狂追逐其产品的人为了买一台iPhone手机,有的愿意出卖自身器官、有的威胁不给买就跳楼--他们真正懂得“苹果”的价值吗?!

其次,是“财富和赚钱”。事实上,永远穿着圆领衫和牛仔裤的乔布斯富可敌国,但是他却说:我不想成为坟墓里最有钱的人。他曾经处心积虑地以“你是想一辈子买糖水还是改造整个世界”的激将法从百事可乐公司挖来了约翰.斯库利担任苹果的CEO,然而却在几年后被自己创建的公司逐出了家门。当他再次回归执掌苹果时,他认为公司的黯淡恰恰在于它的理念从“做最好的电脑变成了做最赚钱的电脑”,他认为赚钱(利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创新,“领袖和跟风者的唯一区别就是创新”。有着标志性残缺的苹果在其引领下一直在追求着乔布斯式的完美,而这种追求中的完美在他看来远远超出了刻意赚钱和追逐财富。

第三,是“精神和生活”。乔布斯曾经很动情地说:“我愿意用我的全部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可见作为科技巨人的乔布斯对哲学和精神世界的向往。作为佛教的追随者,乔布斯说自己坚持着佛教教义的“初学者心态”的信条,像禅宗倡导的那样不无端猜测、不希望、不武断、不偏见,像一个新生儿一样生活,永远充满着好奇心、求知欲和对世界的赞叹。他说:活着就是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乔布斯那样改变世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树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改变我们自己。佛教不是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吗?

有一个被广为传播的桥段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给了亚当和夏娃、一个给了牛顿,另一个给了乔布斯。今天,在海量的微博评论里,我最喜欢的是张泉灵写下的一段话:“每个人都是缺了一口的苹果,或者缺了美貌,或者缺了运气,灿烂如乔布斯也缺了健康。惟独不能缺的是那个苹果核:创新的精神和前进的动力。只要没被蛀空了苹果核,缺一口又何妨?”

诚如斯言。当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纷乱复杂的世界里面对生命和死亡、财富和赚钱、精神和生活的时候,都应该想一想:我们缺了什么?我们拥有什么?我们的“核”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