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只有鲜活才显得完美(零距离读报)

(2011-07-09 14:33:12)
标签:

黄侃

南京一中

生命教育

中考

教育

分类: 零距离读报

 

一位中学女教师,在今年全市中考成绩揭晓的前一天,用2年前的的一个悲痛故事,给她所带的初三毕业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上了一堂特殊的班会课,班会的主题是珍爱生命。

那个发生在2年前的悲痛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位教师唯一的爱女,一名追求完美、梦想成为华尔街金领的优秀留学生。她在遥远而寒冷的北欧留学期间,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极端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和所有爱着她的人们。据《金陵晚报》报道,72号那一天,在主题班会上用视频、相片、日记和泣不成声的语言叙述这个故事的女教师,是南京一中的副校长、英语特级教师,她的名字叫黄侃。

黄侃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女儿的老师。2年前,我也是在震惊中听到了她女儿的事,而在她安顿好了女儿的后事回国以后,我们还有过一次长谈。我们谈到了孩子的教育,谈到了家长的责任,谈到了心理调适、正视挫折、珍惜生命……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她说起过女儿,只知道她在拼命地、近乎亢奋地工作,延续着她一贯强势的风格。正因为如此,当我在《金陵晚报》上看到这篇报道时,我很意外也很感动:没想到黄老师以这样一种方式,走出了长达2年的记忆封闭尽管打开记忆本身便是锥心的痛楚。

老师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学生和家长们正在忐忑不安地等着第二天揭晓中考成绩。身为教师,她知道中考对学生们意味着什么,身为母亲,她也知道成绩被很多家长看得很重。在这么一个注定要令不少学生及其父母们纠结的日子,黄老师告诉大家:明天中考成绩就要出来了,希望大家不要太过看重分数;即使失败,也只是你这个阶段的失败,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老师也选了一个特别好的主题:珍惜生命。面临毕业升学、即将看到结果甚至已经明显地预感到了考试失利,该怎么办呢?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问题。就此,黄老师对学生们说:“正确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和不幸,这是生命中特别的风景,能够帮助我们把生命之根扎得更深”;“要学会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所在,只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勇敢尝试,最后都能获得成功”;她对家长们说:“要及时沟通,用各种方式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理解孩子的痛苦,看到孩子的努力,对于他们每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鼓励”。

考试成绩和珍惜生命,这貌似两个完全不搭界的概念,却在我们当下的教育里无数次地纠缠在一起、并造成了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作业、考试、分数、论文……学习的重负再加上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对前途的困顿、对生活的失望,使得“自我了断”成了从小学生到研究生寻求解脱的常见方式;而每一条生命的消失,都给家庭、给亲人带来无尽的痛苦,更让人们看到失败的教育带来的鲜血淋漓。这也正是黄老师这堂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她再一次揭开心痛的记忆,为的是告诉家长和孩子们如下一些道理:“当遇到自己难以逾越的问题时,要歇会求救,向父母、朋友和专业人士求救,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而是爱护自己帮助自己的方式之一”;“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自己的、也是家人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这样的话,堪称肺腑之言。若不是痛失爱女并且2年来一直在思考在反省,我相信风风火火的黄老师未必能阐述的这么到位。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假设:如果让黄老师和她的女儿重新来过,她必定会施以不一样的养育、关怀和爱护,就像她在主题班会上对家长们说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应该是:爱他而不宠溺他,教导他而不控制他,关怀他而不为他包办,惩罚他而不让他觉得被抛弃。让孩子拥有更加完美的原生家庭、和原生家庭的爱”。可我们知道,现实中,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耳提面命、对他们“学好考好”的要求,对他们追求完美的期盼。

面对已经屡见不鲜的学生自杀悲剧,全社会都在呼吁要加强生命教育。但是我们发现,“生命教育”的呼声总是伴随着生命惨剧发出并逐渐消落、直到下一个惨剧的出现;而导致生命消失的教育体制、应试评价、课业负担、升学压力依然固我、阴云笼罩,随时都会张开血口吞噬下一个牺牲者。其实生命的完美在于鲜活,而那些貌似追求完美的行为却偏偏扼杀了鲜活的生命。所以我们要问:生命教育的实质是什么?生命教育如何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往往比呼喊生命教育的口号困难得多。好在,黄老师做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尝试。

因此,我要再一次向黄侃老师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