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就在一念间 (零距离读报)
(2011-07-11 09:10:55)
标签:
最美妈妈吴菊萍80后夫妻善与恶杂谈 |
分类: 零距离读报 |
近日有两件事情引起了社会和舆论的广泛的关注:7月2日,杭州一位年轻的母亲,看到小区内一个小女孩行将从10楼窗台坠落,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在女孩坠地之前伸手接了一把,以自己双臂粉碎性骨折的代价,为原本必死无疑的小女孩换来了抢救的机会。这位80后的母亲叫吴菊萍。她的救人行为被传开后,在海内外都引起反响,人们称她为“最美妈妈”。
另一件事发生在2天后,在上海闵行的一个住宅小区,一对80后夫妻产生了剧烈的争吵,而那位父亲,一怒之下,竟然将自己10月大的亲生儿子从14楼的窗口扔了下去,一条无辜的小生命瞬间消失在冰冷的水泥地上。
这两件独立的事情原本并没有关联,我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评析,只是想说明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人性的善与恶,原本就在一念之间。
当人们把鲜花、掌声、美誉送给吴菊萍的时候,这位母亲说:当时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本能地想要去救一把,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死吧!而对那个摔死孩子的狠心父亲,我没有看到更多的关于他的报道,但他随后就割腕自杀的行为又似乎透露出一丝丝悔罪、畏罪的矛盾心情。
我相信吴菊萍那一伸手,更多的是出于母爱的意识和母亲的本能,是一种被瞬间爆发的应激行为。但即便如此,她也不可能完全想不到自己行为潜在的危险。据媒体报道,按照力学的原理,小女孩从10楼做自由落体运动,吴菊萍伸手接触时的瞬间力量高达300公斤;而如果小女孩在下坠过程中产生位移砸到吴菊萍的身上,则很可能造成救人者的瘫痪甚至死亡。而吴菊萍的善,恰恰在于她强烈的施救意识、在于她不假思索、义无反顾的救人行为。
而对那个狠心爸爸,我也相信他更可能是在狂躁的一怒之下做出的犯罪行为,这种行为肯定与谋杀和杀人不同。我甚至愿意相信他、包括他的妻子平日里对孩子还很不错。但是,这一扔却凸显了他暴戾、凶恶的潜意识,清晰地证明了他人格的严重缺陷和性格及其行为方式巨大的危险性。
上述这一接一扔,其实都是“一念之间”:吴菊萍一念救命,奔跑过去伸手接住了妞妞,于是,“爱”和“善”挽救了一条幼小的生命;狠心爸爸一念泄愤,迁怒于孩子将其扔下高楼,于是“恨”和“恶”夺去了一条幼小的生命。这两人都是80后,都是为人父为人母者,一个不顾自身安危救下了别人家的妞妞,一个却兽性大发摔死了亲生骨肉,说起来,英雄和罪犯,也还是一念之间。
将这两起孤立的事件放在一起评说,还有一层道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当下这个社会的缩影。一方面,社会处在急剧的转型期,传统道德体系几近崩溃,社会诚信出现巨大空洞,人际关系冷漠、金钱和权力横行无忌;另一方面,民众又迫切地需要精神和信仰的支撑,需要人间真情;像需要温暖的阳光、清洁的空气和无污染的水一样需要诚信、孝道、仁义、良心和善行。这就是当下的社会:既有吴菊萍这样的好人和善行,也有狠心爸爸那样的罪人和恶行。
而政府和全社会要做的,就是形成一种让善念生成、使善念释放,让爱得到滋润,使爱得到普及的氛围和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特别特别需要政治清明,需要社会公平,需要惩恶扬善的司法透明,需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
只有这样,善才会生成、光大,才会成为抑制恶、战胜恶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