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叫停唐诗宋词,不如叫停择校  (零距离.读报)

(2011-04-23 10:52:35)
标签:

幼教小学化

唐诗宋词

择校

零距离

读报

分类: 零距离读报

 

 

419,从江苏省教育厅召开的“学前教育与职业教育专题研究班”上传出信息,江苏已经着手制定“幼儿教学标准”。针对目前普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今后将禁止幼儿园向儿童传授唐诗宋词和算术等小学教学内容,“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就这一话题,这两天的金陵晚报连续刊出读者来信进行了讨论。420日,读者唐恺提出:除了禁止教诗词算术外,幼儿园也不能教英语;421日,读者从建峰发问:幼儿园不教语文算术,可小学入学需要,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什么?422日,读者陆凡以一家幼儿园开展手工活动的效果为例,提出幼儿园不教数学英语,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教给孩子们。

 

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话题,因为现实的矛盾就那么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就在前不久,《零距离》新闻还报道了某小学新生进校后,老师发现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好。一追究,原来他们都上过“幼小衔接班”,小学课堂上的内容他们都学过,难怪孩子们对所学不感兴趣。

 

应该说,在全国的很多城市,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存在已久、且不断诞生出诸如“幼小衔接班”一类的教育怪胎,以致蔚成风气。有报道说,现在小学一年级内容进幼儿园已经不算什么了,有的地方还搞起了幼儿奥数;有的幼儿园宣称要与“名校”全面接轨;有的家长洋洋得意于孩子会做什么题、认识了多少字、拿到了什么奖。但即便是接受“小学化”现实的家长们,也都承认“这样对小孩不好”,“发现小孩会很累”,更多的家长则对这种状态忧心忡忡、深恶痛绝。

 

我当然强烈支持教育部门制定科学的幼教规范,非常赞成对“幼教小学化”现状给予遏制并期待它根本好转。问题是:“幼教小学化”这个怪相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它的价值指向是什么?为什么它能让家长们明知不对也逼着孩子去学?又是谁能从“幼教小学化”的现实里获取利益?

 

有一个被很多家长认可并追逐的教育阶梯,叫“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毫无疑问,“幼教小学化”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优质资源供不应求、基础教育还有择校空间的当下,它为择校提供了竞争力;在学生培养还以应试为评价标准的当下,它为把孩子打造成“优质生源”提供了途径;在不少家长奉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当下,它为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观提供了现实环境;在以“培优”、升学、入名校为工作绩效考评的当下,它为一些幼儿园、一些学校赢得社会美誉、获得来自受教者家庭的“赞助费”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一看幼教的另一个窘境:入园难。包括《零距离》在内的媒体多次报道过幼儿园门前的长队,还有那些在飘舞的雪花中支起的帐篷,帐篷里面是为孩子彻夜排队以求得一个入园名额的家长、甚至是耄耋祖辈。然而我们发现,被追捧的幼儿园几乎都是“优质幼儿园”,除了他们收费低、质量好之外,家长们认准的就是“将来上好的小学”。

 

而在小学入学季,在那些以户口、房证、工作、寄养等种种原因放弃既定学位而选择择校的家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所择学校的面试、测试,这种测试中往往夹带小学学科内容或文字、数字知识。一样是择校,不同的孩子在同类的测试面前“高下立现”。以“提前进入小学课程”的优势,有些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就是容易被“名牌”小学、特别是一些民办名牌小学相中而录取。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循环里,“小学化”才可能在幼儿教育中弥散、扩展并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说白了,将小学教学内容前移,既符合一部分家长不输在起跑线、早学早好早成才的心态,让孩子获得择校的制胜法宝;又使得一些幼儿园借此成为“名园”、使得一些小学借此获得“优生”,各方何乐而不为呢?!换言之,如果小学在录取新生时对那些以各种形式开展小学教育的幼儿园说“不”,还会有幼教小学化的生存土壤吗?

 

再往下说一层,唐诗宋词是我中华之文学瑰宝、语言精华,对孩子们来说朗朗上口,完全可以作为他们学习语言美、音韵美、文字美、画面美的启蒙;即便是算术,让孩子们板着手指头、脚趾头数数苹果梨子也没啥,并不意味着童年就因此不再快乐美好。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让他们学了什么,而在于怎么学、为什么学,最大的错误在于将其作为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尺子、当做能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标准。

 

所以,与其在幼儿园叫停唐诗宋词,倒不如痛下杀手,坚决叫停小学生择校和各种形式的小学新生入学面试、测试。只有那样,幼儿园的孩子才能和放下负担的家长一起,分享快乐的童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