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取消高考奖励性加分势在必行

(2010-05-10 15:52:37)
标签:

高考加分

优惠录取

多元评价

加分造假

高考腐败

杂谈

分类: 闲言碎语


  眼瞅着高招季节悄然而至,高考加分政策再次引起众议。据报载,教育部称其颁布的加分项目只有14种,各地自行制定的却多达200种。对此,该部表示将逐步减少高考奖励性加分项目。而在我看来,除涉及国家重大政策的项目外,现行高考加分项目应尽快取消。
  高考加分可分为政策性加分和奖励性加分。前者涉及少数民族、港澳台、烈士军属等国家重大政策,应予保护并完善;而奖励加分则五花八门,如三好生、优秀学干、高等级运动员、竞赛获奖者、见义勇为者、“三模三电”甚至“教育世家子女”等等。近年来在这些项目上屡屡爆出造假及腐败丑闻,广受非议。我以为,即便没有造假和腐败,此类加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也应予以取消。
  奖励性加分的初衷,是想在单一分数评价下倡导某种价值导向,如全面发展(三好、优干、体尖等)、兴趣爱好(奥赛等)、社会责任(见义勇为等),这本身没错。但问题在于,由于上述价值导向只能定性而无法定量、所以只能被活生生地“折算为”分数,负加到了文化考试总分上面,从而导致了总分性质上的混乱和非可比性。因此它不仅没有形成独立于考试总分之外的评价(价值)体系、反而强化了分数在录取上的惟一性,从而彻底背离了加分奖励的初衷。
  当高等教育惠及越来越多的人、当越来越多的考生提升了各自的升学目标、高考竞争出现大众化背景下的白热化时,“加分”势必被认为是“夺宝奇兵”而被权力、金钱、人情等玩弄到极致,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高考加分的“政策性倾斜”,明显倒向强势人群,形成比个案腐败更为可怕的政策腐败。
  我以为,取消高招加分并非否定优生、优干、竞赛获奖等考生及其代表的价值观,我主张以其他方式如考生素质报告等来体现并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参考或依据,而不是将其折合成分值加给文化考试总分。由此也可得出:高考的多渠道录取、多样化评价势在必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