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之树常青
标签:
南京外校陈乾黄思萌刘梓栋周璟豪哈佛耶鲁素质教育 |
分类: 评事街 |
对于这一点,南外书记夏莹颇有感触。在昨天的媒体见面会上,夏莹感慨:这些国际一流名校真的是“火眼金睛”,就那么准地抓住了我们综合素质最为优秀的学生。而在她看来,包括这4名学生在内的一大批南外毕业生之所以能够跨进国内外名校,首先是胜在他们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我相信,“综合素质”这个词汇谁都不陌生。就在不久前教育部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里,还在强调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多元化评价、多渠道录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同样是因为“综合素质”,在教育界内外尤其是在网络上几乎引爆了舆论,有大量的意见认为所谓的综合素质无法考试、无法定性、无法打分,担心综合素质会被作为权钱交易的砝码,认为在以文化考试分数线为标尺的高考录取框架里,综合素质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你有我有全都有”。某些门户网站的网民调查数据也显示:质疑、批评将综合素质作为高校录取标准的票数远多于支持它的票数。
昨天在南外,我把被耶鲁提前录取的高三(1)班学生陈乾拉到身边,一连问了他3个问题:你以一个学生的眼光告诉我,什么是综合素质?你身上有什么样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能不能考出来?
陈乾居然一点儿也不为难。他说,综合素质其实是立足于“人”的教育,他超过了“学生”或者“考生”的范畴。如果就学生和考生谈综合素质,就太浅了,而且跳不过考试分数评价;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综合素质培养,就必须超越学科考试和分数为标注的简单评价,它要求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全球视野,领袖能力等等,这样的综合素质多半是试卷上考不出来的。
陈乾的回答让我联想起不久前收到的一份电子邮件。寄信人是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与我素不相识。他希望和我探讨现今学校教育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洋洋洒洒数千言,还提供了他在网上发出的关于基础教育问题的长篇帖子的网址。该生说:他是南京某所以“县中模式”成名的高中校的毕业生,在自己的求学路上,对中学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痛感应试教育危害之烈,如不扭转,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其摧残。更为可贵的是,他对“怎么改”也有思考。
我一直在想:当政府、学校、老师、家长、专家甚至全社会都在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考试评价、高考改革等等争论不休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多去听听学生们、孩子们的意见,去问问他们眼中的教育是什么、他们眼中的好学校是什么、他们眼中的好老师是什么?他们心目中的“我的未来”和“未来的我”是什么?他们在现行教育体制机制里缺什么?理想的教育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做?
我不奢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思考、理性地回答这些问题,因为他们中有很多人被课业负担和升学目标压得连觉都睡不够;但我坚信会有陈乾们给出答案,会有哪怕一部分学生痛定思痛、用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描画理想的教育,而不是用极端的方式去做现行教育的牺牲品。
这,应该成为学校育人也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起点,综合素质之树应该繁茂常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