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八大教育潜规则”必先破利益链
(2009-11-03 17:47:27)
标签:
潜规则择校家教、补课、教育 |
分类: 评事街 |
如果撇开央视这个独一无二的传播平台不论,则所谓八大教育潜规则却并非首次被揭开,无论择校、赞助费还是奥数、家教等等,都是屡屡被暴露、被批评的教育积弊。可以说,这八大招数,放在老百姓面前,谁也不陌生、谁也不会不认识,且“被潜”的人不计其数,人们对其恨之入骨。它早就不是什么潜规则而是显规则,对民众的“教育经费”早就不是暗夺而是明抢,带给中国教育的早就不是暗伤而是痛创。
可它又确确实实是“潜规则”:它游离在政策法规之外,用政策法规不允许的方式来解决政策法规没有解决或一时无法解决的矛盾,以满足一部分人的形式消杀社会大众的公平;它是一种见不得光却在光天化日下玩耍的游戏规则,有人制定、有人遵守、更有人从中得益。所有的潜规则串起来,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握有、依附、组成这一链条的,是一个同样巨大的既得利益群体。
在潜规则的运作下,所谓既得利益至少有两块:一是现行体制和评价机制认可的既得利益,如择校赞助费、重点班补习班带来的升学率、奥数证书等,它可以换来学校的声望和名誉,赢得更多的支持更多的择校更多的赞助,也有人可以据此评优晋级获奖;另一块是由潜规则带来为相关人群享有的实惠,如优厚补贴、有偿家教收入、校外补习班兼课所得等等。二者并非截然分开,更多的是二者兼得,“获益颇丰”。
潜规则确实也能带来一些满意度、升学率,但一如脸上生了疥疮的美女,只是摘几片桃花遮面,貌似盖住了顽疾的脓头,“看上去很美”,其实肌体里面仍然是腐化。
央视说八大教育潜规则“其积弊之深令人震惊”,然也。积弊之深,源自其运行日久;而之所以能在政策法规之下运行乃至横行,关键还是得到了既得利益者的保护,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为潜规则撑起了一张巨大的保护伞,因为只有潜规则在,才有其切身利益在,欲破潜规则必先破利益链,而打破潜规则应该是中国教育回归理性的起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