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追逐秋天的色彩(塞罕坝)

标签:
塞罕坝白桦林月亮湖落叶松旅游 |
分类: 漫行散记 |
司机是一北方汉子,皮肤黝黑却架着一副眼镜,驾驶时神情凝重、寡言少语。离开承德,车子就折向了木兰围场方向。这一路,大约150多公里,途经著名的金山岭长城(可见)和司马台长城(不可见),与绿色暖意渐行渐远。在这华北平原末梢向蒙古高原延伸的边缘地带,起伏的山岭与平展的田畴并现,窗外叠现的图景不断勾起我数次在新疆驱驰的印象和记忆。
北方已经是深秋了。色彩上,已经消逝了初秋、仲秋的繁杂和跳跃,代之以肃杀、凝固和沉稳。山体的主色调是黄褐、灰褐,田野的主色调是枯黄。但是,绵延不绝的群山之间,会突然跳出大片的金黄,那是云杉和针松一年里最后的一件霓裳;开阔无垠的田间,也时不时出现整齐如阅兵队列的白杨,绿叶青葱,昂首并肩挺立。最富变化也是离旅人最近的,则是路边叫不出名字的树、蔓、花、草,它们夹杂着鲜红、紫红、朱红、金黄、鹅黄、嫩黄、草绿、粉绿、墨绿等各异色彩,点染旅途、冲击人的视觉。尤其是贴近路边、主体青白色的山岩,上面匍匐着血红的藤蔓,远看就像一方方巨大的鸡血石,令人震撼。
永远都可以给人惊喜也永远都可能使人留憾的就是旅途的风景。
在此次北上近千公里的行车途中,没有一分钟能让我闭上眼睛。因为总有出人意料的风景,从期待幻化为现实,从远景变成中景、近景,继而令人遗憾的消失在身后的远方,成为某种印记。
行车2小时后,进入围场县城。在一私家菜馆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席间问司机:哪里好看?答曰:走林场吧,游客都去那里。
出县城往北走,有很强的海拔升高的感觉,耳朵的反应如同飞机起降时一般,有壅塞和和重鸣。不多时,司机将车停在一座巨大的牌楼前,说:林场到了,要买票进去。我下车出示记者证,抬头看牌楼上的金子招牌,“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赫然入目。
这一看,令我喜出望外:原来司机口中的“林场”,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塞罕坝啊!
在书刊和网上无数次惊叹过坝上的风光图片,其中最美的就是塞罕坝。也曾经多次计划将旅行路线划过塞罕坝,可惜都未能成行。没想到这一次竟然“误打误撞”地冲到了它的门前。
命运似乎就是这样无序,并且以无序带给你难以预料的惊喜。
我在塞罕坝的林间山道上穿行,以欣喜的眼睛和满足的心灵。
塞罕坝此刻最富裕的色彩是疏朗的黄和虚淡的白,分别来自人工针叶林和天然白桦林。之所以“疏”“淡”,是已经过了秋色的盛宴,几乎接近尾声了。也正因为如此,整个森林公园显得非常宁静,除了每隔一段的森林保安员,几乎就看不到人。光线从茂密的林间穿过,投射出美妙的光影折叠;靠近林木的土层非常干燥松软,一脚踏上去立刻就下陷至踝骨以上;时常有黑白相间的喜鹊飞过,愈发给山林带来寂静,也为人的心带来空灵。
这种寂静空灵的感觉在月亮湖被挥发到了极致。我很庆幸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看着那些鳞次栉比但已经关闭的旅游店铺,我想象不出如果是游人如织、人声鼎沸,我是否会有此刻的心情?
心由境生。
我还是喜欢空寂无人的此时此刻此水此物此地此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