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霸"背后是酸辛
(2009-02-17 15:58:56)
标签:
艺考考霸高考赶考艺术类招生教育 |
分类: 评事街 |
中国的高考考生太苦了!就连一直被认为是“高考捷径”的艺术类考试,现在也变得这样折腾--这个“牛”,也太疲于奔命了。
当然,一个考生,只要不是变形金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异地连考60多校,媒体报道说该生实际赶考在20校以上。从目前艺术类考生的考试、录取规则看,可以理解其大范围报考的动机:增加专业考试通过率、尽可能多拿专业合格证书。因为只有专业合格了,考生才能具备报考该校该专业的资格;就算各校的专业都合格了,考生还必须考量专业成绩排名,尽量以排名靠前的成绩去竞争;还要研判各校各专业的录取标准、专业和文化考试的权重;还要按照全国各地招生院校在本身的录取批次、录取办法等等。由于艺术类招生院校有的是分省招生、有的是全国招生;有的有省统考、有的是校单考,所以考生就得综合比较、限时赶考。
艺考已经持续多年火爆了。说起来原因很多,例如“捷径说”、“富裕说”、“星梦说”等等。其实,艺考之所以热,根本在于相对于普通高考,它毕竟是一种计划单设的招生形式,毕竟采用了一种有别于大呼隆高考的选拔模式,毕竟吸引了一大批在普通高考单一评价体系中分数不那么拔尖的考生。
这样说来,一味批评艺考生走高考捷径似乎有失公允。毕竟应对艺术专业的考试是需要知识、技能、素质等积累的,也是长时间学习的结果,遑论天南海北赶考的艰辛呢?
但是话又要说回来,我也不赞成象上述考生那样连报60多校、连月奔波于考试途中,这种做法至少不科学,且劳神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