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霸"背后是酸辛

(2009-02-17 15:58:56)
标签:

艺考

考霸

高考

赶考

艺术类招生

教育

分类: 评事街

    报载:武汉一艺考生,报了60多所院校、考了20多所,学艺8年、花费20余万,赶考足迹横跨大半个中国,被网友冠以“史上最牛艺考生”、“考霸”之名,近日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作为曾经的考生家长,看了这样的消息,真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中国的高考考生太苦了!就连一直被认为是“高考捷径”的艺术类考试,现在也变得这样折腾--这个“牛”,也太疲于奔命了。
  当然,一个考生,只要不是变形金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异地连考60多校,媒体报道说该生实际赶考在20校以上。从目前艺术类考生的考试、录取规则看,可以理解其大范围报考的动机:增加专业考试通过率、尽可能多拿专业合格证书。因为只有专业合格了,考生才能具备报考该校该专业的资格;就算各校的专业都合格了,考生还必须考量专业成绩排名,尽量以排名靠前的成绩去竞争;还要研判各校各专业的录取标准、专业和文化考试的权重;还要按照全国各地招生院校在本身的录取批次、录取办法等等。由于艺术类招生院校有的是分省招生、有的是全国招生;有的有省统考、有的是校单考,所以考生就得综合比较、限时赶考。
  艺考已经持续多年火爆了。说起来原因很多,例如“捷径说”、“富裕说”、“星梦说”等等。其实,艺考之所以热,根本在于相对于普通高考,它毕竟是一种计划单设的招生形式,毕竟采用了一种有别于大呼隆高考的选拔模式,毕竟吸引了一大批在普通高考单一评价体系中分数不那么拔尖的考生。

    也就是说,艺考之所以“热”,热在品种,热在评价相对多元(专业+文化)。有人批评不少考生盲目艺考是为了走高考捷径,其实走过艺考之路的多数考生都遍尝艺考之艰辛。“捷径”者,只是相对文化考试的成绩而言。因此,艺考生文化分数线的“低”被人们看到了,但其专业考试之广杂、多元、紧张却被批评者忽视了。
  这样说来,一味批评艺考生走高考捷径似乎有失公允。毕竟应对艺术专业的考试是需要知识、技能、素质等积累的,也是长时间学习的结果,遑论天南海北赶考的艰辛呢?
  但是话又要说回来,我也不赞成象上述考生那样连报60多校、连月奔波于考试途中,这种做法至少不科学,且劳神伤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