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番高考为清华?太可惜!

(2009-02-19 13:41:58)
标签:

高考

清华

北大

北航大

复旦

圆梦

杂谈

分类: 评事街
    日前报载:云南一高中生为圆清华梦,连年高考却先后3年放弃复旦、北航大、北大的录取机会,直到第4年再次考入北大方才“认命”入学。
  古语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它常被用来形容男女爱情至真至纯,现在却在高考考生里也找到了例证:任你高校三千,我只取清华园。但这实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在中国考生的心目中,谁都不否认清华是一流名校,就连一些地方的基层政府都将清华列入当地的高考升学率指标并加以考核。云南的这名考生从中学开始就“崇敬清华”,视其为中国最高学府。所以当他将该校确定为升学目标后,就执著地“只取一瓢饮”,甚至不惜连续3次放弃名校的录取机会。
  这种执著有必要吗?我只能说:太可惜!
  可惜他对大学的认知太偏狭。一个考生,心里揣着一所理想大学,这原本没错。但是,对理想的大学也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同类的大学,至少应该有相应的了解。清华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其他院校也有各自的文化传承,其中应该不难找到共通的东西。对大学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学的宣传上,而应该研判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科研实力、校园文化等等是否适合自己。
  可惜他对专业的认识太苍白。这位考生说自己“对读什么专业无所谓”,这有点匪夷所思。就读大学最终是要在一个专业(院系)的板凳上坐下来学习的,怎么能无所谓呢?如果“只要能进清华读什么专业都可以”,其后很容易产生专业兴趣、专业学习乃至职业规划、就业选择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高校由于其办学历史和文化传承,各自有着不同的学科专长和专业优势,而且这种专长和优势与其校园文化紧密相关,怎么能只认校牌不认专业呢?
  可惜他对时间的掌控太浪费。连考4年,最终还是进了自己曾经放弃的学校,尽管“认命”,毕竟白白消耗了4年的光阴。当他转了一大圈就读大一的时候,同龄人都该大学毕业了,这时间成本该如何计算呢?即便他在第4年考进了清华,也还是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时光,这也意味着未知机会的流失。很难想象,就算他拼搏数年进入清华,在最初的遂愿畅快之后,会不会产生不值得的遗憾呢?
  我不知道。但我确实为这位强势考生的高考选择感到可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