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撼分科易,撼应试难

(2009-02-11 13:40:43)
标签:

文理分科

高中分班

应试

高考

教育观

教育

分类: 评事街

    高中是否取消文理分科,教育部问计于民并引发热议。其实,是否取消分科,并不是一个“YES”或“NO”那么简单。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分科、怎么分的?高中有9门课程,有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如果完全按照教学纲要施教,则不存在分科问题--因为9门课都是高中应学、必学之课程,原无轻重之分。而所谓分科,其实就是在高中阶段将9门课分成轻重缓急、将高中课程教学绑上高考的战车,将原本完整的高中课程拆开、抖散,搭配成与本地高考方案相适应的完全应试教学。
  可见,分科是表征,应试是实质。或者说,分科源自高考、如何分科则源自不同的高考方案。

    国家高考从长期的文理分科到“3+X”,始终存在“考几科”、“如何搭配学科”的矛盾。目前全国多数地区的高考方案定格为“3+2”,高中教学的分科其实就是从这个“2”当中形成,即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不考就基本放弃。江苏曾经试水“大综合”,意在整合高中9门学科而考之,结果被斥杂烩、拼盘,学生哀叹自己是“九门提督”,此方案的一年夭折从一个侧面证明:高中似乎已经不能接受高考考9门的压力。那也就意味着必须分科。

    与高中9门学科的学习要求不同,大学则有非常明显的专业区分。按照国标对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划分,也有着比较明显的文、理学科印记。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型学科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数理化(理科)和文史哲(文科)的界限,出现多学科融合的研发势头。但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文理科界限仍然明确存在。即使在管理类、经济类、社会学类等所谓“文理兼收”的专业中,也还是存在学科倾向非常鲜明的核心课程和骨干课程,如经济学对高等数学的要求。这一现状使得高校招生在面对文理分科的考生时,必然出现不匹配、不好调剂或者录取后学习困难的矛盾。
  无论高考方案是否按照文理科分开划线,在国家教育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状况下,分科在高中都是必然之举--校长想分、教师想分、学生更想分。无论是3+2还是3+学业水平测试,只要不考9门就一定会有高中分科,因为它应试有效。从现今高考模式改革以及中学的应对结果看,分科(具体表现为选科、分班)愈演愈烈,从高三提前到了高一,强化了学校的应试教学和学生的应试压力。

    再深入一层探讨,分科以及是否取消分科又是表征,教育观念才是实质。分科为了应试、为了升学率,而分科的取舍则违背教育规律,不利于人的全面素质发展和终身学习。因此,扬起高考的大旗和升学率的风向标,考生和学校都有可能从中获得期望的功利;但用教育、育人、树人的尺子衡量,则分科之弊显而易见、何须多言?
  在现今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里,我个人可以理解高中的分科的无奈之举,但是完全不赞成且坚决反对。取消分科如果仅仅靠一道行政指令,一定难以奏效;不取消分科任其蔓延,则不符合教育规律、从长远看还将误人子弟。“两难”的背后,就是高考、就是围绕高考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理念和运行模式。
  不把这个“根”刨出来,分科的“须”也许还将疯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元宵月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