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线”是一柄“双刃剑”
(2008-06-27 21:06:50)
标签:
江苏08高考高考志愿预估线教育 |
分类: 高考工作室 |
经过26日的高校招生咨询大会,各校08高考预估分数线昨天纷纷出炉。这对于正面临如何填报志愿、又苦于没有既往经验数值对照的考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不过,我想提醒考生和家长们,预估线一定要慎用,因为它很可能成为一柄“双刃剑”。
对2008年之前的考生来说,近3-5年的高招分数线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因为每年招生总量相当,院校招生计划波动不大,生源数量亦无大的起落,高考成绩的全省均分没有大的异动,那么省控线以及各校分数线对当年考生填报志愿是一个较为可靠的参照坐标;又由于江苏实行的是平行院校志愿模式,院校志愿的A、B、C顺序只是依附于考生成绩排序而起作用,因此预估线风险比较小,即使A志愿院校预估的不准,考生也能通过其它院校的B、C志愿逃脱。但即使这样,预估线也鲜见精准者。
今年,江苏高考模式全面翻新,评价多元化,录取双线制。在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且已适应了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游戏规则里,引入了选科和等级评价标准。因此,形成了投档分、选科、等级相关联的填报志愿和录取门槛。这种复式架构完全不同于既往的单一架构,其中蕴含着原始分、奖励分、特征分、投档分等多种分值形式,蕴含着A+、B+、双A+、双B+、1A1B等多种等级形式,还蕴含着物理、历史2科分别与其它选科的不同选考科目组合。在院校考前设定的“等级门槛”里,究竟有多少种分数和等级的组合出现,殊难预料。
所以,在08新高考的框架里,除了极少数可在生源链的顶端进行“滚动式预报”的院校外,任何其它院校是很难比较准确的给出其投档预估分的,越是层次靠后的院校就越难预估,除非是本二300分的省控线院校。而面对无数考生和家长的追问甚至逼问,多数院校只能小心谨慎地报出一个相对模糊的分数或排序段,同时还会附带“满足其他条件”的说明,但是到了考生和家长心目中,这些附带说明、前提条件都蒸发了,最后全部浓缩为一个具体的分数,其参考价值也随之缩水。
另一个问题是:除了极少数院校明确表态“XXX分以上保证录取”外,多数院校提供的是“XXX分可以报考”、“省控线上可以报考”、“排名40000-50000可以报考”这样的参照系,它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如“省控线上”是多大的空间?330-440?“4万名-5万名”又是多少人、相差多少分?同分有多少人?
应该说,在平行志愿模式里,预估线可能造成的危害比它在传统志愿模式里小了很多。而在08前录取数据及其经验值基本不可套用的情报下,现在的预估线多少给了一头雾水的考生和家长们一个虽然不很精确但是聊胜于无的参照分值。现在特别要预防的隐患是:当预估线并不是学校对考生和家长面授机宜,而是被媒体广泛传播、特别是被很多人不假思索地照着某个分数选报志愿时,它的可用性却相对小了--因为多数人不约而同地追逐一个较低预估分时,投档结果必然是拉高这个分数;而假设人们同样不约而同地回避一个较高预估分时,其结果必然是滑落。
所以南京某高校资深招生老师对媒体坦言:可能我告诉你预估线的时候还是准的,但是你一登报,人们都跟着来,就不准了。
斯言极是。
前一篇:江苏高招咨询会现场八大案例点评
后一篇:如何化解高考志愿八大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