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招咨询会现场八大案例点评
(2008-06-26 22:51:24)
标签:
江苏08高考填报志愿案例点评教育 |
分类: 高考工作室 |
[案例一]
考生总分335分、附加分24分,投档分395分,历史A、政治B。
家长自述:上了本一分数线,不想浪费,要用足分数;希望在南京等大城市选学校,但是又没底,不知道应该怎么选。请指点。
[分析点评]
考生总分虽然达到本一省控线、但仅仅超出5分,实力不算强;加上附加分,投档分为359分,超出省控线29分,附加分值亦不算高;等级1A1B,在文科考生中不算突出。考虑到文科院校、计划相对较理科少,因此综合评估该生在本一上线文科生源中属于一般状态。
建议暂放本一院校选项,首先考虑选择本二院校的3个志愿。在本二批次,该生成绩超出省控线35分、投档分超出省控线59分,在本二的竞争力远胜于本一。依据这个优势,可以较本一批次更有把握选择本二院校,并且利用平行志愿的A、B、C来调节层次、档次。在完成本二批次院校志愿填报之后,再回过头去选择本一院校的3个志愿。
至于“本一分数就要进本一院校、否则是浪费”一说,纯属错误观念。此案“本一分数”是针对本一省控线而言,而“进本一院校”则是针对考生志愿目标而言,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本无“浪费”之说。而在院校、地区选项上,踩着本一省控线330分投档的院校应该也有,但是其地区可能属于老少边穷,其专业可能属于冷门、艰苦,而这些原本就不是你的本一志愿选项、不是已经被你“浪费”掉了吗?
[案例二]
考生总分370分,附加分34分,投档分404分,物理A、化学C。
家长自述:孩子初中、高中都在南京重点中学,学习成绩一贯都好。就因为一个化学C砸锅了,万分焦急,现在该怎么办?
[分析点评]
一道双B的门槛,着实拦住了不少考生,其中有的人总分和另一选科等级还很高,在08框架里,他们却进不了本二。
现在怎么办呢?着急是没有意义的,得想出“实招”应对。首先,可通过与高校的联系沟通,试试看能否通过院校选择性招生计划录取;二是选择第二阶段录取的本三院校;三是离开高考录取管道选择出国读书;四是复读再考。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多少好办法。
[案例三]
考生总分352分,附加分34分,投档分386分,物理A、化学A。
家长自述:目前本一院校中初步选择西安交大、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是否可行?
[分析点评]
从地域选择上看,该生已经“跳”出去了,触角伸向了西南,B、C选择均为南京院校,判读其加值取向为A志愿不行就“收”回来,未尝不可。
从该生本一A志愿选项看,如果仅仅以省控线上22分的分差考量,似乎较往年显得稍弱,西安交大毕竟是一流学府之一;但是如果考虑到今年江苏的新框架,该生理化选科达到双A,以选科的等级去对应院校,充分展开自己的强项,也是一种带有勇气的选择,应予认可。
建议在上述3所院校的专业选择上放宽,填满所有6个选项,特别是A自愿的西安交大,应在6个专业选项外填报“服从其它专业志愿”调剂,以免因专业不服从而遭退档,那样将失去B、C两所南京院校的投档机会。
[案例四]
考生自述:我是常州来的,文科生。本一批次想选报南京审计学院,本二的A志愿也想报考南京审计学院。不知道其它志愿该怎么选,请指导。
[分析点评]
该考生在本一批次超出省控线13分、附加分27分,两项指标均不算高;选科1个A+、1个A,不俗,有一定的文科实力。
本一和本二的A志愿目标非常明确,均锁定南京审计学院,但B、C院校志愿尚在犹疑,举棋不定。如果最终确定南京审计学院作为2个批次的A志愿,那么可以“A志愿定位法”来操作。即:在本一批次B、C志愿的选择上,用待选院校及其专业与本二的A志愿南京审计学院及其专业作比较,如果更倾向于本二的南京审计学院,则表明待选院校“低了”、可以调高选项,一直调到本一B志愿的待选院校与南京审计学院相比,考生倾向于去该待选院校。本一C志愿也是如此调整。
当然,由于南京审计学院属于众多考生追逐的热点高校,也由于该生附加分并不高,因此带入投档后与其他以该院为目标的考生竞争,胜算有多大?也未可知。
[案例五]
考生总分362分,附加分34分,投档分396分,物理A+、化学B。
家长自述:孩子想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等校里选择,是不是可以?
[分析点评]
该生成绩不错,附加分超过30分,选科等级也属上等。在本一分数线上,有相当的选择空间。
从地区选项看,除了南京的东南大学,该生初定院校全部集中在上海,表现出明显且强烈的地区价值观;从院校特色看,均为财经类院校,显示专业选择性很强。
建议适度放宽地区选择,更加注重院校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特色、专业优势。如果将一个热点城市的同类型院校并在一起,很难起到平行志愿A、B、C适度拉开档次的基本要求。
[案例六]
家长自述:孩子最好是留在南京,江苏省内也行;文科生好像很难选择院校和专业,现在选择的意向包括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不知道行不行?
[分析点评]
对于文科倾向考生来说,应该了解几个重要信息。一是08方案按不同选考科目分流文理科考生进行投档;二是兼招类专业可以填报;三是将除理工科之外的专业均视为大文科的专业选项。
该生成绩总分不高,仅超出省控线5分,附加分不足30分,投档分与省控线之差也仅28分,空间不大。从选科看,有1个A+、1个B+,不错,可获一定加分。建议在选择志愿时,将本一批次和本二批次整合起来考虑,在同批次院校志愿里,用后面的志愿“保”前面的志愿,即C志愿保B志愿、B志愿保A志愿;在上下批次里,用本二院校志愿做本一院校志愿选择“风险保证”。
最后,在“大文科”的理念下,放宽专业面的选择,尽量填报服从专业调剂。
[案例七]
考生自述:就想学金融等专业,院校选项中均为南京院校,专业选项主要是经济类。
[分析点评]
从该生提供的志愿草表看,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院校和专业,几十个专业选项,几乎全是金融学、财会学、财经、审计学等等,非常单一。
问其数学成绩如何?回答90多分;再问是否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回答是不喜欢。因此产生问题:不喜欢数学,数学成绩也很一般,却选报了那么多以“高等数学”为核心课程的财会金融类专业,岂不是很矛盾?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务必要弄清楚该专业的性质、核心课程、主干课程、行业背景等等,千万要避免自己的学科短腿。例如该考生,如果仅仅是数学没有考好,没关系,进了大学完全可以学好;但是根本没有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就会很痛苦了。
该生总分超出本一省控线23分,附加分虽然不算高也不是很低,加上选科等级还行,完全可以据此打开视野,获得一个较宽泛的选择面:从院校看,重点院校设置A/B门槛的可选;从专业看,新闻、经管、语言、贸易等等有很多;从地区看,江苏及周边地区、广州、北京都可入选。
[案例八]
考生总分343分,附加分28分,投档分371分,历史A+、政治B+。
家长自述:考生没考好,有很强的失落感。现在报志愿天填高了怕落榜,选低了不甘心。
[分析点评]
无论既往如何优秀、成绩如何突出,在高考的管道里,实际上就是以一次考试来评定。因此,不要沉浸在高考失利的阴影里,而应该面对现实,把志愿选好。
如果考前有基于预期优良成绩的既定目标,现在必须进行修正和调整。目前填报志愿的依据就是已有的成绩:超过本一省控线13分,附加分在30分以下,但是选科等级较高。从总体上看,如果本一批次降低身段,还有不少院校可选;而在本二批次院校群中,可选目标更多。
建议首先决定本二批次院校志愿,可以考查外地设置A/B选科门槛的院校,发挥自己选科等级较好的优势;如果选择南京院校作为本二志愿选项,则应该首先“坐定”保底的C志愿,以C志愿为底线,向上寻找B、A两个志愿。如果本二3个院校志愿把握较大,则选择本一志愿的眼界就更可以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