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江苏08新高考高考第一天教育 |
分类: 闲言碎语 |
恐怕没有一个高考方案像江苏08高考方案这样引人注目了:至少从2004年起,人们就开始广泛议论“3+2”高考模式的更换;在经过了数不清的调研、论证、归纳、设计、再设计之后,新方案在2006年岁末隆重登场,并且前所未有地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其后又是根据社会各方反馈意见进行的调整、修改,再到先后获得江苏省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实施,期间可谓风生水起,一波三折。
然而,与这个繁复的过程相比,08高考方案带给人们认知上、观念上、心理上的刺激、冲撞、影响还要大得多。因为,它不仅仅关乎50多万应届考生,还有他们背后的家长、亲友,校长、老师,专家、学者,高校、媒体,更有“08后”的莘莘学子……那是非常庞大的人群和社会力量。在他们面前,任何一点08新方案的信息透出,都无一例外地激起社会性的涟漪,质疑和答疑,非议和争议,批评和评析,感性和理性纠缠在一起,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平息。
百度一下“江苏08高考新方案”,不到1秒钟就能找到约189,000篇相关资讯,用谷歌检索更多达428,000项,这种堪比明星的巨量资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今年、为了今天而铺垫。那么,当人们为之瞩目、为之思考、为之激辩、为之传播的新高考正式在眼前展开的时候,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究竟应该如何去面对?
我知道,今天会有很多家长陪伴孩子一路去考点。这会儿,您也许正憩息在校门外路边的树阴里,以五味杂陈的心情等待孩子完成考试。我想对家长们说:别烦心更别忧心,新高考肯定不会是陷阱。我相信,作为08届考生家长,伴随着新方案的产生,您一定有过忐忑,有过费解,有过疑惑,有过忧虑;您也许会想:干嘛要变?又为啥偏偏在我的孩子身上变!您怕。怕这种变化会让孩子和自己都不适应,您更怕这种不适应会影响孩子的高考甚至终生。而我想对您说:从2000年到2008年,高考已经几度变化,首轮直接应对新模式的考生已有3届。那几届的家长也曾有过和您现在一样的心情,但,不都走过来了吗?江苏的高考录取率在持续提升,“平行志愿”等以人为本的操作规则在率先实施,惠及百姓的高考“阳光工程”在延续展开,公开、公平、公正不仅是口号更成为制度、规则、纪律。在这样的大气候大环境里,变的是模式,不变的则是趋势。所以,轻松些,别揪着。
我想对考生们说:祝福你!祝你们今天和今后的日子都顺利。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们是很勇敢的一届考生,因为你们正进入一整套全新的高考架构。这个汇集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很多劳作和辛苦、很多压力和期盼的新方案,它的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最终要在你们(和你们的学弟学妹)身上获得证明。我相信,你们对它的认知应该比爸爸妈妈清晰,因为你们是从新课改走出来的,而新课改和新方案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我想对你们说:无论是什么方案,只要你智慧地应对,就一定能做到扬长避短;无论是什么目标,只要你理性的修正,也一定能达到目的。即使失之东隅,也能收之桑榆。所以,坦然些,别拎着。
今天也一定是中学校长和各学科老师最关注的日子。我想对老师们说:你们真的很辛苦很辛苦。我知道,新高考方案从孕育到诞生,你们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它;我更知道,在实施这个方案的过程中,无论你们有什么麻烦和埋怨,你们都在认认真真、任劳任怨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如果说,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那老师的信念就是以身化烛,照亮孩子。我知道,应试教育不仅摧残学生,同时也摧残教师;特别是升学年级的老师们,承载着别人也许难以想象的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你们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考进大学,但是我和更多的人一样,更希望看到在你们的手中一点一点地构筑起素质教育的大厦。所以,辛苦些,但别太累着。
2008年的高考今天终于来了。它变了模样,却依然承载着万众的期盼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