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08高考江苏高考作文教育杂谈 |
分类: 闲言碎语 |
那一年,我问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为啥还来考大学?老人掏心窝子说:心里有个大学梦,要圆;还要给晚辈们做个好学的榜样,要拼。我感佩。老人家的质朴、勇气、勤勉不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给了我很深的教益。那一年,老人家几乎登上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媒体的重要位置,成了全国高考考生中的“大明星”。
其实老人家高考的结果对我和很多人来说毫无悬念。所以第二年当老人家重整旗枪再战考场时,很多人对他的好奇心减退了许多。那一年,南京考生的行列里还多了另一位勇气过人的老汉,可是尽管他在看考场时非常主动地举着自己的准考证要求媒体记者来拍照,可是并没有谋得多少镜头的闪光--因为他已经勾不起媒体的好奇心。
连续两年,老人家不出所料地名落孙山,原以为此事也就平息了。不料事态的发展再一次引发我的好奇心:在多方关注下,老人家居然跨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当上了一名“旁听生”。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却下意识地对“政策”产生了好奇:公开的报道说老人家是被“破格录取”为“旁听生”,这种“破格”的力度和新生的身份,让我又隐隐觉得有一丝疑惑。然而我并没有沿着好奇心的质疑去尝试发现,于是,老人家渐渐地从我的视野隐去。
再后来,渐渐又听说了一些老人家的事情,包括他的学习、他的诉求等等,我似乎觉得当年那一丝疑虑得到了印证,但再也没有激发我的好奇心。我觉得老人快乐也好、烦恼也罢,他有着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经验,而“最老年考生”和“最高龄大学生”,则无疑是他耄耋人生舞台上的幸福追光。追光,不需要分享。
去年,业已完成“旁听生”学习的老人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高考考场上--没有报道、没有摄像,同样,没有录取。今年,老人第4次上阵,却几乎像第一次那样激发了众多媒体的好奇心。老人家说:没有人支持我也要考,这是我的精神支柱;高考是选拔赛,所有人都是运动员,重在参与!
我真的很疑惑:就老人现在的高考目标而言,他有一点点可能获得他想要的“成功”吗?他的这根精神支柱将年复一年地撑着他考下去吗?作为一个已然频频被媒体曝光的公众人物,作为公众的我们应该给他些什么?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一切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也许只有那样,我才能重新找回我的好奇心。
后一篇:看菜吃饭与就汤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