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西詩歌朗誦會詩意盎然 [转载]中西詩歌朗誦會詩意盎然](//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全體出席詩歌朗誦會人士合影
![[转载]中西詩歌朗誦會詩意盎然 [转载]中西詩歌朗誦會詩意盎然](//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各地詩人與澳大學生直接交流
慶創刊十周年邀各地詩人聚澳交流
中西詩歌朗誦會詩意盎然
【本報消息】為慶祝《中西詩歌》創刊十周年,澳門基金會聯同廣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和珠海市作家協會近日在澳開展系列活動,重點之“大海舉起白色的燈盞”詩歌朗誦會於昨日晚上七時假仁慈堂婆仔屋花園舉行,兩岸四地及海外詩人及作家出席並朗誦其主題作品,交流創作心得,詩意盎然。
昨日分別舉行了三項慶祝活動,首先於上午九時假帝濠酒店廿一樓會議室舉辦“中西詩歌中的自我與他者”座談會,與會作家及詩人就有關主題發表了不同的見解。其中詩歌理論家王家新談到翻譯與詩歌問題時,認為中西文化在語言的碰撞中,翻譯文本在本地化和陌生化間隱隱映射出漢語寫作前途問題;美國詩人喬直提到,中國古典詩歌由龐德帶到美國詩壇後,影響了一批活躍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詩人與翻譯家;台灣詩人顏艾琳則向與會作家介紹了台灣詩壇狀況,指出古體詩和新詩繁榮並存,又接納了西方現代詩的影響,台灣詩壇實際是個中西詩歌碰撞磨合得較好的地方。香港詩人宋子江就本地外語詩歌創作和翻譯,分享了他跟外地詩人合作翻譯的經驗,提出自我和他者可共融,鼓勵詩人多交流與合作,讓詩歌創作事業更趨和諧與成熟。
“澳門對話:跨身份跨文化時代的作家和文學”於昨日下午三時半假澳大何賢會議中心舉辦,詩人與澳大學生直接交流,互動氣氛熱烈。昨晚七時,詩歌朗誦會假仁慈堂婆仔屋花園舉行,來自兩岸四地的詩人與作家難得相聚,既分別朗誦詩歌,又交流了創作心得,並於環境優美的婆仔屋內共進晚餐,腥司兆砥渲小S信c會者希望此類詩歌朗誦活動今後可於澳門多辦,為本地的文學創作者帶來新的啟迪,並能開拓視野,鼓勵更多生力軍投身創作行列。
據介紹,《中西詩歌》是澳門基金會、廣東省作協創作委員會和珠海市作協合辦的一本詩歌刊物,於
○一年創刊,秉承自由、包容及開放的辦刊宗旨,為海內外華文界詩人和詩歌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台,並以嚴謹務實、開放包容的擇稿標準、精緻考究的裝幀設計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好評。至今刊出三十九期,在兩岸四地詩歌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另外,來澳參與活動的詩人及作家於廿六日晚出席了澳基會假萬豪軒酒家舉行的歡迎晚宴。澳基會行政委員會代主席鍾怡,珠海市人大常務副主任、《中西詩歌》顧問羅春柏,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家新,《中西詩歌》執行副主編黃禮孩及珠海市作協副主席盧衛平等出席並致詞。鍾怡讚賞《中西詩歌》創刊十年來成功打造知名的文化品牌,在詩壇締造了文藝活動的典範。喜見當今詩壇充滿活力,現代藝術最終回歸自然,詩歌作為人類心靈之間的橋樑,不僅是個人喜好,還肩負着使命,將美好的東西散播於人們四周。她還祝願《中西詩歌》能成為國際詩壇中的重要交流平台,向現代世界傳揚詩歌的美學精神和新的文化價值。
2011.9.28《澳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