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西诗歌》2008年第2期(总第25期)

(2008-06-08 17:18:27)
标签:

林馥娜博客

中西诗歌

文化

分类: 《中西诗歌》诗刊

《中西诗歌》2008年第2期(总第25期)

 

《中西诗歌》2008年第2期(总第25期)目录 

 

Preface 卷首语

 

土地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黄礼孩

 

 

Special Feature 特稿

 

[5·12汶川地震诗歌小辑]

姚 风  古 马  严 力  莱 耳  黄礼孩

李 云  陈诗哥  黄 芳  林馥娜  马知遥

陈会玲  李少君  汪治华  石 砚  蒋雪峰

刘 卫  章治萍  叶 舟

 

 

Open page 开卷

 

被记录的细节/冯 晏

与诗歌结拜为忧郁的姐妹/张清华

超越中的思想之旅:论冯晏九十年代后的诗/罗振亚 刘 波

 

 

Matrix 方阵

 

旋覆的诗  而戈的诗  育 邦的诗  三色堇的诗

嘎代才让的诗  伊 路的诗  陈陟云的诗  哨 兵的诗

路 也的诗  吴震寰的诗  辰 水的诗  夭 夭的诗

张守刚的诗  [澳門]山度士的诗

 

 

The Region 地域

 

澳门女诗人作品选

林玉凤的诗  冯倾城的诗  懿 灵的诗  晴 蓝的诗

黄励莹的诗  谭晓汶的诗  海 旋的诗

 

安庆女诗人作品小辑

白 梦的诗  歌 兰的诗  汤琼花的诗  余琳芳的诗

紫 苏的诗

 

 

Recommendation 推介

 

黄灿然  肖开愚  宋 琳  蓝 蓝  乔书彦  李少君

贾冬阳  衣米一  叶 丹  韵 儿  一 行  耿占春

纪少飞  陈先发

 

 

Translation 翻译

 

方若冰 译/洛厄尔诗选

舒丹丹 译/当代美国五人诗选

      理查德·威尔伯诗五首

      马克·斯特兰德诗五首

      雷蒙德·卡佛诗五首

      查尔斯·西密克诗五首

      丽塔·达夫诗五首

 

 

Feelings 情怀

 

[5·12汶川地震笔记小辑]

翟永明/前往通济

凸 凹/城里城外历震记

杨晓芸/地震日记

白鹤林/在生命颤栗的边缘

 

 

Territory 版图 

 

刘漫流的诗   默 默的诗   郁 郁的诗

陈东东的诗   王 寅的诗   海 岸的诗

李天靖的诗   许德民的诗   严 力的诗

 

 

Star Sky 星空

 

路 东   蝶雨馨兰   朱 白  赵 四

李静民   农 夫    汤 琛  梅依然

鲁 娟   温明绿    鄞 珊

 

 

Forum 论坛

 

陈 超/贫乏中的自我再剥夺

李之平/沉思著命運的大提琴

荣光启/把沙土排除,以便找出岩石

龚奎林/自然、诗情、自由的和谐与坚守

 

 

封二:诗坛群英谱/卢卫平

封三:诗人·艺术家/雷平阳书法作品

 

 

土地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

黄礼孩

 

 

  5·12汶川地震之后,诗人除了以实际行动赈灾之外,写作、出版、朗诵与汶川地震相关的诗歌也成为一种日常事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我这个编诗歌杂志的人而言,诗歌一直在我的生活中,而对于平时不关注诗歌的人,诗歌及时地释放了她爱的力量并闯入了破碎的心灵。一个朋友说,5·12汶川地震赈灾义演的众多节目中,唯有诗歌朗诵能触动他的心灵,那些带有娱乐消遣的歌舞显得多么的轻浮。是的,面对苦难,我们需要人性的、温暖的、有厚度的、庄重的文艺作品来抚慰哀伤的心灵,给迷茫的人生以光亮,方向和出路。

  这一夜之间,中国产生了多少诗歌,无人知道,悲情大地遍布诗歌的火种。这燃烧的至情至性的爱让人感动。作为一个诗歌的书写者,我很惭愧,在处理苦难题材上,我明显感到自己力不从心。我知道自己不想仅仅满足于一种情感的渲泄和记录那一刻的悲情,诗歌作为有意识的个体应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表达,应有更多的启示和神谕。在苦难这个母题上,缺少内心的观照和挖掘,缺少对生命的怜悯,缺少对生命及自身存在意义的追寻,缺少他者的苦难就是我们自己的苦难的换位思维,就容易变成一种同情,一种廉价的烂情。同样,如果面对苦难,没有理性的批判精神,不能在苦难之上衍生出蜕变的力量,这样的文本也轻如羽毛。我知道自己的困境不是那些天纵之才的困境,但也是一般书写者的困局。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我试图突破自己。诗歌一直就是突破重围的艺术。

  现在我们面临灾后的重建,除了家园的重建、社会经济的重建,最重要的是心灵的重建。心灵是永远离不开诗歌的。虽然诗歌在这个物化的时代被一次次误解,也被一次次伤害,但我坚信热切注视着人世间苦难的诗歌,她是有胸怀、有力量、有希望的。苦难作为诗歌的母题,她在灵魂深处呼唤正义,她让我们去赞美人性中的爱、道义、善良、勇毅和责任,去批判苦难背后非理性的、虚伪的、僵死的机制,揭示人的自私、冷漠、肮脏、残酷和社会良知的缺失,用我们大的心灵大的智慧去构建我们新的文化,这样的诗歌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劫难让人绝望,但生活还得继续。无论你如何去恨这伤痕累累的大地,但这苦难的土地终竟是我们不离不弃的家园,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是的,无论这片土地给我们是幸福或者苦难,我们都要欣然接纳,我们要去重新建立起与土地与自然新的关系,这是作为一个人的义务。我深知,颠覆的只是天地,破土的是希望;坍塌的是家园,不死的是废墟上新生的心灵。就如种子从黑暗中萌动,绽放田园的生机,结出繁盛的果实。

  但愿5·12后的年月可以启明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我们要记住5·12地震时我们的坚强、勇毅、当担,记住我们的惊慌、哀伤、迷茫,记住我们的反思、诘问、悲愤,记住我们的热切、爱心和祈祷。只要我们坚守人性的土地,用不了多久,小鸟又在树上筑巢,野花又要开遍汶川,阳光又要照临这云朵下的伊甸园,清泉又要流过她的肌肤……因为爱,这一切的一切将汇集成一个广袤无垠的、绚丽多彩的家园。就像我们的诗歌要抵抗羞辱的生活,抵抗漫长的平庸和琐碎,抵抗轻浮、虚无、荒谬,消除内心的黑暗,抵达光明的源头,与整个世界同在。

 

                                          2008.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