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众说馥娜 |
且歌且行
——序林雨诗集《沉》
吉狄马加
朋友送来一本叫做《沉》的诗集,希望我能为之作序,书稿放了好几月了,由于工作繁忙,未能好好拜读,但诗集的名字还是对我有着小小的诱惑。对于作者林雨,过去只是在各类刊物中偶尔看到的一个有点诗意的名字,还有朋友的一点介绍,记忆中还有些微印象。如今,从北京来到青海,每天沉浸在繁忙的公务之中,但我还是把这本打印得工工整整的诗集带了过来。
翻看书稿,一张作者的速描像,让一个文静的小女孩站到了我的面前,尽管她是70年代出生的诗人,但读她的诗,却没有让人产生那种非常明显的“年代”感。她在诗中沉静地对你说着一些或轻松或沉重的话题,虽然冷静而不冷淡,沉着而不沉郁。对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她都有自己的真实参与和介入的痕迹,包括声音。她把生活中的所见所思娓娓道来,理智,沉静,平和,节制又不乏亲切。没有枝枝蔓蔓,没有歇斯底里,更没有故作矫情。“日子守在高楼里/透明、没有质感/静得要用咳嗽/做一个存在的确定”(《母亲》)。她用女性的敏锐让修辞在诗中把深刻的内涵表达出来,即如是诗中的隐喻运用也非常贴切,让阅读者能在瞬间的阅读中感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是林雨诗歌里一个沉重的主题,她的表现冷静得让人惊讶。“扒开一层层的泥沙/弟弟静静地趴着/他自小就喜欢不停地在梦中变换睡姿/母亲说那是月亮娘娘摇着他到处去玩了/这回,他一定是回到了山青水绿的老家”(《民工兄弟》。在沉静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那些在生活底层辛勤劳作的民工们是如何为了生存而努力而奋斗。一个诗人如果不能感触到社会最深层次的东西,那他永远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就算上帝给了你翅膀/你又如何才能/撑起滴水的羽毛”(《沙兰镇小学》)。朴素的语言把一种沉重轻轻地掂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头。怜悯、伤痛、悲愤甚至嘲讽批判的意蕴充满了字里行间,但又表现得不露声色,象一个历尽沧桑又深藏不露的老者,正是这种镇定和冷静的叙述方式让她的文字有了质感,有了力度和强度。才使得“孤独穿越夜空,听到城市压抑着的喘息。”
这些年来,我始终关注着当代女性诗歌的创作态势。应该说,女性诗歌始终在中国的诗坛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她们的性别关系,她们的作品中所体现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甚至是价值取向与情感行为对于她们来说都是独特的,她们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她们对待生活、对待爱情的不同判断和取舍。林雨作为一个年轻的女诗人,对爱情亲情的吟唱同样是她诗歌生活和实践的一大主题。丰富的精神内涵让她在情爱的小径中,那种爱的欢乐与隐痛,随着“舍不得说你,我的声音/甚至来不及逃离就猝然扑倒”。尔后,把浓浓的相思,幻想“有什么方法,让/不胜酒力的我/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你一饮而尽”。正如一切优秀的女性一样,她对爱的理解早已超出了爱的本身,使之内涵更深刻,感情更丰富,“一生中能有几个人/经得起日思夜想”。真实的情爱,执著地追求,让爱在生活和诗歌中得到双重的升华,“醉了,可以说请你好好爱我”。
尽管林雨的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尚显稚嫩,个别的诗作也稍显浅薄,但凭她对诗的把握和她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我相信,经过时间的锤炼,她的诗一定会在自我充实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也正因为此,我们对且歌且行的诗人林雨,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是为序。
2006年7月14日于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