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浅谈规范管理和操作行为
(2010-07-14 11:39:54)
标签:
转载 |
浅谈规范管理和操作行为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及实现途径
开滦精煤股份范各庄矿业分公司
近一个时期以来,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给当事矿工及家属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形成了重大威胁,给党和国家的形象、声誉带来了极坏影响。一时间,如何加强管理、堵住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这一重大课题,不容回避、也十分严肃地摆在了每一个煤矿企业、每一名煤矿员工特别是煤矿管理人员的面前。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煤矿技术、生产管理工作的体会和经验,笔者认为,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人,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内因,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而人的行为是否规范是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的直接前提。为此,切实规范煤矿员工的管理和操作行为,是搞好煤矿安全工作的根本所在。
一、不规范的管理行为和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是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罪魁祸首”
管理及操作行为构成了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全部,是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在生产中的具体实践。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纵观近期煤矿安全事故,笔者认为,管理人员的不规范管理与员工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多发的罪魁祸首。首先,员工的不规范操作是诱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笔者感受最深的是2004年6月发生在我公司井运区的一次斜巷运输跑车伤人致死事故,现场作业环境恶劣,矿车联接销子变形,上拉重车不使用保险绳,“一坡三挡”长期处于不完好状态,发信号员工(事故遇难者)不站在躲避洞内操作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规范操作导致了重载矿车在上行途中突然脱钩跑车,造成了一起死亡事故。分析今年2月14日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发生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我们也不难看出,对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不到位,瓦斯异常涌出,掘进工作面局部停风造成瓦斯积聚,加之工人违章带电检修临时配电点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规范操作是诱发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其次,不规范的管理行为是诱发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因员工操作行为不规范而诱发事故是问题的表象,根源则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这种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管理行为不规范。海州立井这起瓦斯事故充分暴露出该矿生产技术管理、一通三防管理、机电管理、劳动组织管理、安全管理混乱,各级监察部门安全监察不到位、各级管理人员、违章指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致使在该矿员工中不规范甚至是严重违章作业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不存在这些管理上的混乱和管理上的不规范,每一名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都能及时、深入、到位,那么诸如瓦斯异常涌出、无计划停电停风以及员工带电检修机电设备等隐患,就有可能在该发现的时候被发现、该处理的时候得到处理,该起事故则有可能避免,而恰恰是这种管理上的缺位和严重的不规范,为事故埋下了重大隐患。第三,不规范管理行为和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同时作用,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管理行为与操作行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作用于操作行为,操作行为反映着管理行为的质量,二者的和谐统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反之,势必影响安全。就2004年6月4日我公司井运区在306水仓发生的斜巷运输跑车撞人事故而言,如果事前有一个管理人员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有效地修复好失效的挡车器、改造好矿车连接轴、处理好现场作业环境中的隐患,这起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如果现场有一个操作员工能够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坚决拒绝冒险违章作业,同样也不会发生这起事故,而恰恰是管理人员和操作员工都存在着对安全工作的漠视,管理人员都未能按规范去管理,操作人员也未能按标准去操作,最终酿成了悲剧。
二、规范管理和操作行为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石
首先,规范管理和操作行为是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夯实安全基础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而规范人的行为则是夯实安全基础的关键。多年来的煤矿生产实践表明,在人、机、环境这三个要素中人的因素发挥着更多的主导作用。相对于机和环境因素来讲,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的最大变数,人的行为是否规范决定着机电事故率、决定着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对此,安全工程专家海因里希在对大量伤亡事故诱因进行分析、对比后,得出了“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规范行为造成的”这一结论。分析我国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由于不规范行为造成的事故比例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了人的行为规范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关键,解决了人的行为不规范问题,就可以提高安全生产的可控程度。
其次,规范管理与操作行为是实施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初始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它所要解决的是做什么、做多少、按什么程序和方法去做、做到什么标准的问题。而这些工作都需要人去落实,一定意义上看,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就是要解决每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个人的规范问题,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促进日常管理领域每一个管理细节的规范,将先进适用的程序和方法固定下来,使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始终是不断建立、执行、完善规范的过程,从而为实施科学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说,规范两个行为是科学管理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科学管理理论在煤矿生产中的具体实践和运用。文化管理是当前企业界普遍认同的管理的高级阶段,是企业管理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为当今时代下许许多多煤矿企业注入相当物力、精力、财力追求的重要方向,甚至在有的企业大有以文化管理取代科学管理之势。而就煤矿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尽管在实践中,各个煤矿企业都在着力实施文化管理,企业管理中也已经包含和体现了一些文化管理的成份,但由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受诸多传统的经验管理思想的束缚,绝大多数煤矿企业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的经验管理阶段,在企业管理的许多方面还远没有达到科学管理的水平,企业的管理和操作行为还有许多诸如标准模糊、管理随意、操作凭经验等与实现科学管理不相配套的问题和不足,可以说,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切实规范煤矿员工两个行为的路还很长,这就提醒我们应正视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现状,切实将规范管理与操作行为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从而为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成功过渡直至迈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管理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规范管理与操作行为是培育煤矿先进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重要举措。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是煤矿企业构建安全长效机制,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促进作用,积极引导员工规范管理、规范操作,使安全文化逐步由理念文化转化成为行为文化,最终用员工行为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奠定一个稳定的金字塔基础。规范两个行为的主旨就是着眼实现员工安全素质和岗位技能的全面提升,立足培育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着力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打造本质型安全企业,其核心就是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规范意识,让每一名操作人员都能够按照标准作业,让每一名管理人员都能按标准履职,通过有形的规范促进理念文化向行为文化的转变,从这一点上看,规范两个行为是促进煤矿安全文化理念向具体生产实践延伸的重要举措,是打造本质安全型矿山的基础。
三、教育、管理、培训并重,是实现管理行为与操作行为规范的主要途径
笔者认为,规范员工的两个行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切实达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按规范管理和操作的境界,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只有靠教育、管理、培训等工作的持续加强。
(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员工安全认识水平和规范意识,是实现两个规范的重要前提。所谓“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一定意义上看,员工对规范的认知、认同及理解层次,决定着规范两个行为在作业现场的落实程度。为此,解决好员工对规范的认识问题是推进两个行为规范工作的关键,这是推进两个行为规范首先要面对和解决好的问题。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应坚持务实与创新相结合的总原则,着力在求实效上下功夫。要特别注重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员工实施循环反复、潜移默化式的教育,着力解决好员工对“企业抓安全为了谁、员工守规范保安全谁受益”的认识问题,要注重运用心理暗示及行为强化理论开展灌输式教育,使员工进一步增强对规范作业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起“端生产的碗、吃安全的饭、挣规范的钱”的思想,切实能用“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支配自己的管理或操作行为,时刻以规范及标准衡量自身的工作行为,管理为规范两个行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运用强劲有效的约束激励政策进行管理,是规范两个行为的重要保证。对遵章守规者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是激励其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自觉规范行为的一种正强化,而对违章违纪者给予必要的处罚是督促违章者本人认识并改正错误行为的一种负强化,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实际工作中,应着眼加大安全绩效在单位经济效益、员工工资收入中的考核比例,将安全质量独立于生产经营之外进行单独考核,全面推行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度,努力搭建全面落实“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理念的政策保障平台;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障体系,切实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应注重将“能不能规范管理、有没有不规范管理行为”作为对各级管理人员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日常监督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运作机制,督导管理人员自觉规范管理行为,努力达到管理无盲区、管理零漏洞;应全面推行员工规范操作百分制积分考核,将员工日常“三违”及不规范行为列入积分考核范畴,通过与员工安全奖励挂钩以及与员工岗位淘汰挂钩等政策,不断加大对员工规范行为的约束力度。
(三)坚持不懈地以实施员工规范行为养成为载体,强化员工技术业务培训,是实现两个行为规范的有益促进。煤矿企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大,更新较为频繁,员工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安全技术业务知识的培训才能切实实现员工行为的持续规范。结合我公司近一时期实施员工规范行为养成训练的实际及初步成效,笔者认为,推进员工行为养成训练,是强化员工安全技术业务培训的有形有效载体,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在具体推进员工行为养成训练中,笔者体会,要坚持走好以下三步:第一步,要依托岗位实际,科学制定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在制定员工各岗位工种的标准中,要坚持适用性原则,保证制定出的员工岗位标准符合工作实际,可操作。要体现工序化原则,保证每一员工都具有从进入企业门口开始、参加班前会议、工作过程、上下班行走等都有具体的标准。要坚持全覆盖原则,保证企业内井上下、生产辅助、机关部室每个工种岗位都有标准可依。第二步,要全面组织对新标准、新规范的强化学习培训。可采取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与单位组织学习相结合、学习与考试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搞学习培训和测试,为推进管理与操作行为规范在现场的落实奠定基础。要力争通过逐一工种、逐一岗位,一步一个脚窝儿地开展培训,达到培训一次巩固一次的效果。第三步,要抓住行为纠偏、升级训练、规范养成等主要环节,全面组织员工行为养成训练。行为纠偏,就是要采取边训练边改进的方式,通过模拟演练、图解示例、电子课件等,以员工自查、管理人员抽查为手段,对违章违纪行为、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工序流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和管理中不规范行为等进行现场纠偏。升级训练,就是要通过培养选树、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现场班组长、工人技师作为员工规范行为训练的“教练员”,采取示范引领、实战训练、结对帮带等方法,使员工行为规范逐步得到强化和提升。规范养成,就是要通过分层次开展全员规范行为达标竞赛,组织开展行为规范竞技比武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员工不断规范自身工作行为。
笔者认为,规范煤矿员工的两个行为绝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但它是我们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为此,即使我们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也应该把它坚持到底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