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标本兼治 安全为天
(2010-07-14 11:41:17)
标签:
转载 |
标本兼治 安全为天
——临汾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做法及体会
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临汾市地处山西省南部,煤炭储量十分丰富,煤种齐全,埋藏浅易于开采,在“有水快流”的年代,临汾中小煤矿一度多达1500余座。后经“关井压产”,于2002年底压减到近800座,年产量2000余万吨。由于煤矿点多面广,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管理基础薄弱,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煤矿安全隐患严重,事故频发,致使临汾市一度成为事故“重灾区”。
在“关井压产”取得重大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后,在明晰产权、有偿使用的办法推行过程中,如何坚持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充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大力实施整合资源,关小上大,强制采改、整体提高是摆在市煤炭局领导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在资源整合和强制采改工作中,临汾市煤炭局坚持了7条原则,即:坚持总量控制,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原则;坚持资源整合与促进采改,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原则;坚持生产系统合理,杜绝“多井口”生产的原则;坚持技术进步的原则;坚持集中生产、高产高效的原则;坚持提高机械化水平的原则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这次强制推行的采煤方法改革,完成后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和标准要求:1、批准井田内有300m×300m以上实体煤田的煤矿。2、能够形成壁式回采工作面(不低于60m),实现全负压通风。3、能确保工作面有两个畅通的安全出口,巷道高度符合《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要求。4、长壁工作面能实现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推广使用单体液压等先进支护方式管理顶板。采高在1.8m以上的工作面淘汰金属摩擦支柱支护,取缔木支护。5、回采工作面及顺槽运输使用刮板和皮带,消灭井下人力平车、畜力车和机动三轮车运输。6、通风、运输、排水、供电四大生产系统及瓦斯监测监控、洒水降尘等辅助生产系统符合《规程》规定。
2003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已有400多座煤矿完成了明晰产权,上交价款的工作,资源整合强制采改的工作也正在紧张的进行,经市局采改办认定已完成采煤方法改革的矿井300余座。比2000年的20余座提高了15倍,先后投入采改资金20多亿元,至2005年底全市所有具备采煤方法改革条件的矿井即可全部完成采改,实现正规布置、壁式开采。通过强制采改,资源回收率成倍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等生产系统及装备显著提高。
三、通风达标、全员培训是标本兼治的关键举措
通风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安全质量标准化包括了煤矿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而通风质量标准化则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中之重,要实现重点突破,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切实保障煤矿职工的生产安全和健康,扼制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让煤矿工人在井下作业有安全感,从事煤矿工作自豪感,这样才能由重点到非重点,依次推进,最终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
地方煤矿职工农民工多,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而又不大重视学习,流动性大,不以为然的陋习。因此按照《煤炭法》的要求,“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产权明晰、整合资源、有偿使用、强制采改进展到一定程度,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今年一开春,临汾市煤炭局根据国家局提出的开展“瓦斯治理年”活动的要求,结合本市煤矿专项整治的实际情况又提出了今年要完成“巩固采改成果、开展通风质量标准化达标和强制全员培训持证上岗”三件大事。为了圆满完成“三件大事”,市煤炭局在去年已成立的六个服务队的基础上,又实行了分片包干责任制,强化监督指导,搞好技术服务。组织各种形式的达标竞赛活动,营造你追我赶,争光创优达标氛围,目前已有部分煤矿基本达标,进入验收评分阶段。随着采改任务的普遍完成将有大批的煤矿陆续达标。
四、清理整顿小矿、深化安全整治是标本兼治的重要环节
去年以来,在省、市政府领导下,按照“明晰产权、整合资源、有偿使用、强制采改、确保安全”的方针和今年市煤炭局提出要完成的“三件大事”,对全市煤矿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今年市政府又提出了在全市清理整顿小煤矿的任务,这是去年以来开展的煤矿专项整治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对于提高临汾市煤矿素质,清除安全隐患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二是巩固采矿权有偿使用工作成果的需要;三是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从临汾市煤矿的实际情况看,确实存在着一些井田面积小、资源接近枯竭、无法实施采改的小煤矿,这部分煤矿再进行采改已经没有多大价值,又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反而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对这些资源枯竭的小煤矿进行关闭,对生产能力小的煤矿继续进行整合,建设大型煤矿,实现规模化开采,是巩固整治成果,引深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必然选择。
经过调查摸底,凡是列入关闭和整合范围的煤矿,要求立即停产切断电源、封闭坑口,严禁关不彻底,私自生产,滥采乱挖,防止演变成私开矿留下后患。对于不能整合、实施关闭的煤矿,要具体研究补偿办法和标准,确保已关闭小煤矿的利益不受大的损失。小煤矿清理整顿工作政策性强,任务艰巨。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全市扎实有序的逐步推进。市政府要求一定要积极稳妥,求真务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小煤矿清理整顿任务,为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再做贡献。
五、理顺监督体系,创新监督方法是标本兼治的体制创新
临汾市煤炭工业局是2001年被撤消的行政职能部门。鉴于煤矿点多面广基础薄弱,素质较低不便于管理,而煤炭产业又是临汾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市政府于2003年7月恢复成立了煤炭工业局,煤炭工业局是全市煤炭行业的管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的执法主体,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炭行业的监督管理。至此各煤矿企业又有了自己的娘家。
为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有效防止和减少煤矿生产伤亡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市政府决定成立临汾市煤矿安全生产监督大队。从全市招聘100名有三年以上从事煤矿生产、技术、安全工作、经历具有中专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的人员,直接向各煤矿派驻安全监督员,以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监督和快速应急指挥调度,重点县设立安全监督中队,产煤矿区设安全监督小队和煤矿安全监控站。其主要职责是全面监督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实施情况,重点是煤矿瓦斯的监测监控。煤矿安全监督员(矿上设助理安全监督员)应保证做到煤矿每天必到,每矿必下,每面必查,检查结果每日必报。
两年来全市煤矿安全监督大队全体指战员们不负重托、恪尽职守、殚精竭虑、认真细致的辛勤工作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促进煤矿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经常性的系统工程,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予以技术支撑。为促进煤矿安全监督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临汾市政府于2003年决定搭建临汾市煤矿安全信息网络。集安全生产管理、井下通风、瓦斯数据调度、事故报警、信息发布、视频会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全市煤矿信息网络系统。整个系统能够上下联通、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数据及多媒体信息传输,并对煤矿的井下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监测。该网络由三级网络结构组成:市级网络、县级网络和矿区网络,并制定了《临汾市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使用管理暂行规定》严格执行。目前该网络运行正常,对各在线煤矿随时进行瓦斯、通风等数据进行监测监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煤矿内部的运行机制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是内因;但做为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如何引导、如何管理、如何监督、如何服务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六、发挥人才优势,依靠群防群治是标本兼治的保证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科技、高智能的管理人员是人才,有文化、有责任心、高素质的工人也是人才。他们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发挥着同样的作用,缺一不可。忽视了任一方都是不可取的。
针对煤矿职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素质相对较差的现实,临汾市煤炭局几次为煤矿召开大规模的人才招聘会,为煤矿广招技术人员。目前有全国十几个省的1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分布在全市各县乡镇煤矿服务。有的现在已经被聘为矿长。
为了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市局决定对各类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三委派”管理制度。即安全副矿长、技术员和安全监督员分别由县政府负责委派至各乡镇煤矿。委派人员在委派单位的领导下具体开展工作,授予一定的职权,严守工作岗位,直接为委派单位负责。其工资由委派单位统一支付。这对于及时制止“三违”现象,及时向煤矿提出隐患处理意见,监督煤矿及时予以整改,并及时向委派单位汇报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发挥群众监督和誉论监督的作用对于分布在漫山遍野的小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除了政府各职能部门人员、安全监督大队驻矿人员、三委派人员外,临汾市还发布了群众监督举报奖励办法。办法公布以后不断有群众举报煤矿重大隐患以及无证和私开矿等违章违法现象。查实后其奖励都予以及时兑现。
几年来,临汾市煤炭局一班人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临汾市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胆探索,特别是明晰产权、有偿使用的做法得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李毅中局长的肯定,认为这是治本之策。经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1、科学决策 制定方案
2、强化领导 键全机构
3、明确责任 严格把关
4、精心组织 各负其责
5、加快进度 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