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语》——玉海堂景宋丛书之一
标签:
图书文化杂谈 |
分类: 玉海堂景宋丛书 |
孔氏家语十卷札记一卷
提要:
封面篆书题“宋蜀本孔子家语十卷”。牌记题“玉海堂景宋丛书之一光绪二十有四年太岁在戊戌二月贵池刘世珩以家藏汲古阁旧本付刻于武昌黄冈陶子麟镌”。卷首有王肃所撰《孔子家语序》。版心记篇名和页码。从版式特点和字风近颜体来看,所影底本疑为宋蜀刻大字本(恐非,见后文所述)。底本钤有“宋本”、“宋”、“毛氏子晋”等印,曾为毛氏汲古阁所藏。
1、关于孔氏家语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关于此书,历来争议很多。从宋到清,很多学者证其为伪书。一般认为是王肃杂取秦汉诸书所载孔子遗文逸事,又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小戴礼》、《大戴礼》、《礼记》、《说苑》等书中关于婚姻、丧葬、郊禘、庙祧等制度与郑玄所论之不同处,综合成篇,借孔子之名加以阐发,假托古人以自重,用来驳难郑学。然而随着对七十年代一些新出土竹简材料的分析来看,王肃所注的今本《孔子家语》在西汉时已有原型,并非凭空杜撰。应该说还是孔氏儒学的纯正产物,也是研究孔子的重要原本。
2、关于此书所影底本及其流传情况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黄丕烈士礼居丛书本)记:“北宋板孔氏家语五本。有东坡居士折角玉印,系蜀本大字,旧为东坡所藏。南宋本作‘良药苦口利于病’,此本作‘药酒苦口利于病’。及读《盐铁论》亦作‘药酒苦口利于病’,方知北宋本之善。意欲每本十两,惟高明酌行之。”知毛氏定此本为北宋蜀刻大字本。又从毛氏跋尾中知从吴兴商人处购得此蜀大字本家语,惜二卷十六叶之前皆已蠹蚀,又幸于锡山酒家得另一宋本家语残书,恰为前半部,以补全蜀大字本。
汲古阁秘本散出后,此书流到何处,一时无所查考。从皕宋楼主人陆心源的《宋本孔子家语跋》中知其后流入皖中,为桐城萧敬孚所得,并有幸观之,疑其为绍兴监本翻北宋本,且言之凿凿。《宋本孔子家语跋》记:“孔子家语十卷,宋刊大字本,每页十八行,行十七字,小字廿四五不等,有东坡居士两方印,即《汲古阁秘本书目》所称北宋蜀大字本,为东坡所藏,有东坡折角玉印者也。后有毛子晋、斧季两跋,中间稍有缺页。子晋据他本抄补。愚案,“瑗”字为孝宗为皇子时原名,书中“瑗”字缺避,则非北宋刊可知。字亦圆润非颜欧体,鄙意疑为绍兴监本。东坡印亦甚劣,其为后人伪造无疑。子晋殆为所愚耳。《家语》虽王肃伪造,而所据多先秦古书,《天禄琳琅书目》祗有影宋抄,此外藏书家更无以宋刊著录者,则此本既非北宋,恐世无第二本矣。汲古阁秘本散后不知何时流入皖中,今为萧敬孚明经所藏。余游申浦,明经出以相示,因跋其后而归之。”(陆心源《仪顾堂题跋 卷六》)
上海张军先生所藏玉海堂影宋丛书本《孔氏家语》,前有莫棠朱笔题语:“十余龄时,侍在太仓府君于上海,即闻桐城萧敬孚夸其所藏有北宋本《家语》,汲古秘目斧季定其值五十金者也。嗣仲武兄为言,尝向敬孚假读经岁,书中避讳至高宗孝宗,以为宋椠,则是指为北宋则非。其有东坡折角玉印者伪也。敬孚也心是之,而犹强张曰北宋本。逾数载,敬孚质诸皖中徐氏,徐,刘戚也,遂转归刘观察世珩。当其售刘之日,寓书仲武兄坚约勿昌前论与人,于是果得值如旨。庚子冬,予见刘上海,谓已刊覆,许以初本见赠。既予入广州,江海阻阔,意其刻成久矣。甲辰二月仲武兄始从海道寄此册,因书其流传之故。若夫其书之伪,而所缀集,则魏晋以上之遗,昔人言之盖详已。十二日辛亥莫棠记。”[2]此外,叶德辉《书林清话》中也提到:“贵池刘某以番饼四百圆得汲古旧藏宋本《孔子家语》。”[3]
刘世珩得此本后,属江陵喻茂才影写,黄冈陶子麟雕版覆刻,以传后世,可谓功德一件。又列之为玉海堂影宋元丛书之首种,也可见刘氏对其的珍爱。非常可惜的是此本未能继续流传。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中记:“孔子家语注十卷,题魏王肃撰。宋蜀大字本,九行十七字。萧孚敬旧藏,后归刘世珩氏,余曾见之。今已影刻行世。戊午秋刘氏携之行箧,在浦口客邸被燬(当是被烧),世间此书遂无宋本,深可痛惜。然恐是南宋翻蜀本耳。”[4]
如今宋本原书已毁,刘氏影宋本版本价值自不言而喻,又精刻精印,赏之悦目,当为后世藏书家所重。
3、《孔氏家语》的其他几个重要版本
除上述汲古阁旧藏宋本《孔氏家语》外,重要版本还有明嘉靖覆宋本,汲古阁本和汲古阁仿宋大字本。此外日本宽永十五年嵩山房刻本为叶德辉、王国维、王重民等人所重,疑源出北宋刻本,需引起注意。
条件所限,笔者不曾见过后几种实物,校雠更无从谈起。不过略查著录,搜寻资料,东拼西凑而已。若是于此空谈,妄言版本高下,恐贻笑大方。故仅列几篇论文资料于下,供有心者参考,不复赘言:
1、宁镇疆:今传宋本《孔子家语》源流考略.中国典籍与文化[J].2009(04)
2、宁镇疆: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二卷本《孔子家语》袭何孟春《孔子家语注》本考实[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1(01)
3、常佩雨:《孔子家语》版本叙录[D].郑州大学.2008
4、周晶晶:汲古阁刻本《孔氏家语》考——兼谈玉海堂影宋刻本[J].文献.2013(03)
http://s2/mw690/5597a914tx6BKPFc39n21&690
http://s4/mw690/5597a914tx6BKPFriSLe3&690
http://s8/mw690/5597a914tx6BKPFWMej97&690
附记:
黄永年、贾二强编《清代版本图录》中收入了玉海堂影宋本《孔氏家语》,书影竟误把“毛氏子晋”一印套印成红色,此印实为木板影刻刷印之物,应为墨色无疑。黄老权威之作,白璧微瑕,甚是可惜。诸公当明鉴之。
[1]
[2]
[3]
[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