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女神
(2013-07-21 17:57:44)
标签:
女神情感 |
分类: 言情,亲爱敌人 |
文/南在南方
一男一女爱上了,咱们说月老一根儿红线给牵的,西方人说是爱神丘比特,嗖的一箭给射的!初时,爱情在男女世界里,是个神秘事件。慢慢的,似乎不再神秘,世俗起来。世俗不是贬义词,不过安身立命罢了。不过,爱情总体上还是浪漫主义跟现实主义的产物。
门当户对是个不老的话题,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挺励志,但吃上的毕竟不多,不说王子娶个平民姑娘如何吸引世人目光,就连女硕士嫁个青年农民都能上报纸,为什么呢,门不当户不对总是有些看点的,没有看点,总会有些八卦的。
看过一篇小说,写一个农村青年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按现在的话说,成了凤凰男,留在城里,然后和一个城市姑娘恋爱,姑娘父母死也不同意,姑娘偷了户口本和他结婚,然后私奔,不想结婚不久,各种冲突就来了,大体上可以说是城乡冲突,说到底还是门第冲突,然后离婚。离时场面温馨,商量着再做一回夫妻,完了,这女人叹息了一句说,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来,我总觉得身上趴了一农民……
古时许多私奔,差不多也因门户不同,偶而也有私出佳话的,就像富家女卓文君,落魄诗人司马相如到她爹座上做客,一见钟情,于是琴挑,一曲《凤求凰》拉开了私奔大幕,朝着成都奔,可在成都生活不下去,又回到了老家邛崃,放下身段,开个酒铺度日,她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只好接纳了他们。好在,司马相如不是个吃软饭的,诗文渐佳,得到皇帝的赏识因此有了正经职业,至此,两人才过上好日子,给爱情树了一个千古榜样。
父母不同意的婚姻,各有缘因,有人说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不会长久,虽有些武断,但也算是经验之谈,这经验来自世俗人心,来自出身家境。爱情毕竟是个唯心事情,顾不了父母的意见,这好像也无可厚非,不过,进入婚姻,有些问题得想清楚。
婚姻里依然讲究门当户对,成长环境,文化层次,脾气秉性,兴趣爱好,等等是否大体相当?这有点像天平,一边太高,一边太低,如果不调整,必然有失衡的危险。
高攀,下嫁,如果不是功利性婚姻,由爱出发,那么长的一生,总是有机会去努力,没有齐头并进之前,把握以下节点或许有些益处。
首先,心要等量齐观,能够贴紧,能够交织,好的心态遇到好的心态,就离夫唱妇随不远了。反之,容易别扭。
其次,不以高配一方为标准,中庸最好。高配者,弯个腰,低配者,掂下脚尖,扶上马,再送一程。反之,容易郁结。
最后,不隐瞒不伪装,承认差异,然后求同。反之,南辕北辙。
这样,婚姻就是风景,慢慢走,欣赏啊。
婚姻里,坐吃山空的寓公要不得,同样,高高在上的女神也要不得,特别是下嫁的女子更不能自个封神,姻姻有着常人体温,就算天仙配,不是还要:你挑水来我浇园吗?
才子如李敖,美女如胡茵梦,那叫一个郎才女貌,后来还没离了。当年他在离婚声明中有一条说,所有的错都他的,倒也磊落,只是在电视上说他离婚的原因:“看到胡蹲在马桶上,因为便秘憋得满脸通红,想不到一个仙女也会那么面目狰狞,所以不得不离婚。”
此语虽然戏谑,却能看到一个本质,生而为人,吃喝拉撒,爱恨离别,大体相同,身为爱人,爱是本质,倘若男人捧为女神,也宜早下神坛,自个就别装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