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蒜客

(2012-12-23 13:29:07)
标签:

大蒜

美食

分类: 吃吃吃

食蒜客

文/南在南方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这是知堂先生《五十自寿》中的一句,初读一乐,人家低头咬大蒜有啥好羡慕的呢,自己吃呗!后来,才知道许多南方人不吃大蒜,说臭!可许多北方人离不开这个,蒜多香呀。臭乎,香乎,谁也说不服不了谁。

晚唐名相裴度有一句话说:鸡猪鱼蒜,逢着便吃;生老病死,时至即行。前一句喜悦,有什么吃什么就是口福。后一句平静,该怎么就怎么就是一生。

话虽这么说,可味蕾是忠于乡土的。就像吃蒜的裴度是山西人,而恶蒜的李渔却浙江人。

李渔在《闲情偶记》里说,他不吃蒜,葱,韭菜,认为“秽人齿颊及肠胃”,又说,香椿头能芬人齿唇,他也吃得少,然后把自个跟不食周粟饿死的伯夷与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类比。他喜欢这种做派,比如说凉拌萝卜丝让他打嗝,煮萝卜却味美,说萝卜是先小人后君子,虽有微过,但可原谅。

我每读此处,都想着萝卜无辜,当然,蒜也无辜。

也有不是因为味蕾的,比如佛家,不食蒜,当它是荤菜,当成荤菜还有另外四种:小蒜、兴渠、慈葱、葱。为什么不吃?《楞严经》说: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又说,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其远离。诸饿鬼等,舐其唇吻。

这个说法跟西方传说不同,有新闻说《暮光之城》的女主角克里斯汀因为入戏太深,相信世间真有吸血鬼,她害怕极了,于是,身上揣着大蒜,房里车里也放着大蒜,全然不管朋友觉得味儿重。为什么呢?因为传说中大蒜能驱吸血鬼!

普通人管不了那么多,在我老家陕西乡下,蒜是重要的调味。家家都有小石臼,管它叫辣子窝,很多时候,却是用来捣蒜的,一手护着石臼防着蒜瓣跳出来,一手提着石杵飞快地捣,蒜的香扑散开来。没见过捣蒜的人,很难体会磕头如捣蒜是怎样的形象。

我们小时候,大人出谜语让猜:弟兄七八个,围着圆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是啥咧?我们齐整地答:大蒜嘛!

大蒜越冬,九月种,大雪来时,只有二寸,从雪里冒出一点点绿,看上去招人喜欢,没人舍得拔回来,那是要留着长蒜瓣的。来年五月,蒜叶黄时,就挖回来,就着蒜苗辫成辫子挂在墙上,吃时去揪两颗下来。

陕北民歌唱:骑白马,跑沙滩,你没有婆姨呀我没汉,咱俩捆成捆成一嘟噜蒜,呼儿嗨哟,土里生来土里烂。这一嘟噜蒜,着实清新。但大蒜,于恋爱男女,却有些不太合适。有一回,我在西安吃羊肉泡馍,没端上之前,食客都在忙活着剥蒜,装蒜的篮子就放在桌子上。一个年轻男子手还伸进篮子,一声娇咤:你敢!虽说,这男子再也没伸手,吃一口泡馍,看一眼蒜篮子,那个眼羡!

这情景一下让我想起两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当年,刚从师范毕业的女老师分到山村小学,教数学,一晃两年过去了,她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一天傍晚,一瓣子大蒜从男老师窗户给扔了出来,被我们几个孩子一抢而空。那时,我们不知道这意味什么,倒是大人们心照不宣老奸巨滑地嘿嘿笑说,这事怕是成了,都到了用嘴的时候……

后来,他俩结婚了,放学之后,他们在厨房里忙活,忙啥呢?有个喜欢开玩笑的老师编了顺口溜:啪啪啪,捣大蒜。你烧火,我擀面……很生活的画面。

清口周立波说,北方人爱吃大蒜,香自己臭别人。上海人爱喝咖啡,苦自己甜别人。很多人愤愤不平,其实也有上海人吃蒜的,就像张爱玲。

她这样写道:我在三藩市的时候,住得离唐人街不远,有时候散散步就去买点发酸的老豆腐—— 嫩豆腐没有。有一天看到店铺外陈列的大把紫红色的苋菜,不禁抨然心动。但是炒苋菜没蒜,不值得一炒。此地的蒜干姜瘪枣,又没蒜味。在上海我跟我母亲住的一个时期,每天到对街我舅舅家去吃饭,带一碗菜去,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

这一段真让人垂涎,不过,大蒜的确是重口味,食蒜客能够处理口气中的蒜味,无疑是礼貌的。

《吕氏春秋》说: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之,缩项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菖蒲菹又苦又涩,孔老师缩着脖子吃啊吃,吃了三年,才算能正常吃了。既然这么难吃,为啥要吃呢?据说,这种食物让人耳聪,孔老师奔着养生去的。

研究发现,大蒜有近百种药用效果,其中杀菌之功夫为植物魁首,如此,不妨向孔老师学习。

 

 

原刊读者原创版12,11期

另,新浪将此文弄了另外一个题目,那是它的事情。本文只是说蒜,提到张爱玲与上海,不过是个资料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就是码点儿字
后一篇:乳在母亲那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